《东北一家人》创作札记

马星海 英…
更新时间:2024/2/26 5:24:20

从1988年7 月我人艺术院校学习戏剧表演算起,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了,1992
年大学毕业后,我陆续参加了英氏影视公司的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候车
大厅》和《闲人马大姐》等一系列情景喜剧以及其他一些电影电视剧和!“告片
的制作和拍摄工作,从时间和阅历上看,我也称得上是影视行业资深的一员了。其
间我做的工作基本上属于”端茶倒水递手巾把儿“的性质,赚点”散碎银两“糊口
而已。虽然从未进人过”领导班子“,也就是主创行列,可十几年的艺术实践让我
起码悟到了两点:一是我知道了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二是我从剧组学到
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谓之创作经验也好,艺术感觉也罢,总之所学所悟确
为自己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次做编剧是从电视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开始的。《闲》剧有篇幅长、
容量大、紧贴时事、随拍随播等特点,所以当时对剧本的需求量十分之大,用总导
演英达的话说:“剧本总像一只大老虎在后面追剧组。”作为一位在喜剧行里浸淫
多年又粗通文墨的文学青年,我临危受命,接受了组织上交给的编剧和统稿任务,
加入了《闲》剧的编剧队伍,所写剧本虽说不上精彩纷呈,倒也基本符合要求,总
算不辱使命。
    电视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是我们英氏影视公司2001年的重头戏,也是我国
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姊妹篇。自从英氏公司成功地推出120 集电视
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之后,“情景喜剧”这一艺术形式已为!“大电视观众所喜
闻乐见。这几年,我们又相继拍摄了《候车大厅》、《新72家房客》、忡国餐馆》、
《闲人马大姐》等电视情景喜剧,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
获。聊以自慰的是,我们在制作完成这些电视作品的同时,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
效的喜剧创作规律,为我们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和之后的一系列作品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
情景喜剧创作,还应该立足于贴近观众,捕捉百姓日常生活中熟悉而又有代表性的
小事件,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来引起!“大观众的共鸣,赢得大家
发自内心的笑声和掌声。推出《我爱我家》距今已有8 个年头,8 年中,我们一直
在寻找拍摄《我爱我家》姊妹篇的最佳方案,在原基础上简单地续写下去,已肯定
满足不了电视观众的欣赏要求,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独特又新鲜的视角来完成这一光
荣而艰巨的任务。
    小品这种艺术形式随着各类晚会的大力推!“,尤其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巨大影
响,已深受观众的喜爱。小品中又以具有东北特色的作品最具代表性,一时间,东
小品几乎是幽默和诙谐的代名词,东北小品拥有着全国性的观众群和拥戴者,而
且这一队伍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不仅仅局限在中国东北一地。惜此东北风,我们选
择了东北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趣事作为创作素材,发扬东北小品的地域特点,
结合情景喜剧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东北一家人》。
    该剧描写一个东北中等工业城市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
在同一个工厂就业的老少三代人,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企业发生的种种变革,每一位
家庭成员以及他们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之间横向、纵向发生的一系列阴差阳
错,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退休的烦恼、下岗的困惑、致富的渴望和对生活乐观积
极的态度等,都是本剧关注的重点。
    我是以编剧兼导演的身份进人《东北一家人》剧组的,因为有事必躬亲的总导
演英达在那儿戳着呢,所以我压力不大。我的任务就是保质保量、按时交出剧本,
因为事先都有所准备,所以工作完成起来也比较轻松。我导演分内的活儿无非就是
在现场诠释一下剧本,在演员对词的时候帮助把握一下东北的俚语村言,以正视听。
    出乎意料的是,《东北一家人》开拍伊始就发生了很多变故,令我们一时手足
无措。首先是喜剧大师梁左的突然辞世给了我们很大的打击,梁左先生一直是我们
英氏公司剧本创作的支柱,他几乎参与创作了我们公司拍摄的所有作品,他去世时
正担任着《闲人马大姐》的文学师,《马》剧也正在一天一集地热播着。“把《闲
人马大姐》更好地拍下去是对梁左最好的纪念”(英达语)成了剧组上下的一致共
识,英达义无反顾地接手《闲》剧的剧本统筹和兼任《东》剧导演,这也是我第一
次看见作为导演跨组拍戏。形势有点乱,军心有点散……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大腕》也在这个时候开拍了。英达作为演员已早早答应加
盟其中,不好爽约,他真的是无可奈何、分身乏术。这个时候我只有挺身而出,和
吕小品联袂走到《东北一家人》的第一线,接手导演工作。所幸英达开了个好头,
所幸全体同仁同舟共济,《东》剧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白天我要在现场和演员们一起摸爬滚打、口传心授;夜里还要准备好第二天的
剧本。原来说好了的是随拍随写,紧跟形势,这下可好,晚上写白天拍,一刻歇息
不得,不敢耽误啊。“家看家,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时间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压力多大呀?制片部门还像周扒皮似的每天催债,也难怪他们,他们要提前预约
演员,安排场景,各司其职、各尽本分嘛。每天我只有3 个小时左右的睡眠,真是
一场噩梦!这回我真的领教了什么叫困倦!时间上的仓促难免留下许多缺憾。我真
的很是羡慕有些同行一专多能同时身兼数职而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是做不来,
非不愿也,实不能也!我只能勉强做好一件事,插上翅膀我也成不了雄鹰,能力有
限。英达还算是位讲究人,忙里偷闲经常还回来照顾一下兄弟,扶上马,送一程。
还要感谢英壮,在我捉襟见肘、进退两难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暂时放下了自己手里
《候车室的故事》的创作帮我改剧本,“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说得一点都
不错。
    《东北一家人》可谓明星荟萃,大腕云集。在策划这个戏时,我们曾经有个奢
望,那就是把东北籍的优秀喜剧演员“托拉斯”、“包圆”、一网打尽。遗憾的是
赵本山和黄宏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没能到位。当时我专门为这两位笑星量体裁衣
写了剧本,等剧本出来之后,《东》剧的拍摄也接近了尾声,而当时赵本山正在!
“东演话剧,黄宏正在河北的山沟沟里拍电影,都是须臾离开不得的活儿,只得作
罢。好在两位都已答应下来,在《东》剧的续集里出演一个角色。
    选演员的时候才发现,东北籍演员的数量和质量在中国演艺界绝对是名列前茅
的,好像东北是盛产影视演员和歌手的摇篮,“原来他也是东北的呀!”几乎成了
剧组的口头禅。
    《东》剧的男女主演分别是李琦和彭玉。李椅是半个东北人(他的母亲是东北
人),这位爷的长相属于自来旧,再加上生活中烟不离手、酒不离口,用得过“狠”,
所以饰演一位退休职工基本上不用怎么化妆,他凶神恶煞的样子,一看就是社会不
安定因素,凭他的外形条件能领衔主角,真是祖坟冒青烟,前世修来的福分!在剧
中李椅和彭玉老师扮演一对老夫妻,生活中彭玉老师比李传的母亲还要年长两岁,
可在屏幕上两人搭戏居然有点“老夫少妻”的意思。当初决定请李琦出演牛大爷这
一角色时,根据此人以往的表现和成就,我着实担心他的表演会过,会带明显的小
品痕迹。李琦的聪明是业内人士公认的,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找到人
物感觉,把一个色厉内茬、外强中干、话大胆小、不甘寂寞的老顽童拿捏得不温不
火,准确到位,可爱极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他塑造的所有银幕形象中最有光彩的一
个。
    彭玉老师是哈尔滨话剧院的优秀演员,是艺术家一级的人物,是摄制组大家的
“妈”。彭玉老师的加盟,可以说使《东》剧的表演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彭玉老
师在情景喜剧《候车大厅》中和我们有过愉快的合作并有精彩的演出,我们最初策
划剧本的时候,第一个定下来的角色牛大娘就是彭玉老师,不做第二人想,任何人
没有异议。彭玉老师在剧中饰演一位刀子嘴、豆腐心、思想保守、不擅变通的家庭
老妇。“我们是看着她的电影长大的”(李琦语)。的确,早在60年代,彭玉老师
在电影《千万不要忘记》中的“姚母”形象就已红遍大江南北、!“为人知,后因”
四人帮“对文艺战线的干扰破坏加上她要在家伺候因病卧床的丈夫,彭玉老师曾一
度销声匿迹。2001年是彭玉老师事业上丰收的一年,因为她在电影《月圆今宵》中
的出色表演,同时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和电影”金鸡奖“的”
最佳女配角“的荣誉。是金子总要发光的,这是演员标准的”第二春“和”老来红
“,这都来自于她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扎实的表演基础,能和彭玉老师合作是我的荣
幸。
    多年来,金珠姐一直是巩汉林幕后的女人,一个在家相夫教子、默默地支持老
公事业的女人。我们在春节晚会的小品表演中经常见到她熟悉的身影,这次我们请
她出山,在剧中扮演牛家大女儿继红,是个为人低调不张扬、遇事缺乏主见、离异
多年的幼儿教师。挺感谢金珠姐的,她在拍戏期间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为了在剧中
营造一种家庭的温馨和热闹的氛围,我曾要求所有的演员不管有戏没戏都要出现在
场景中,以至于沙发后面的阴影处成了金珠姐的专用领地。每次拍戏,金珠姐都会
自觉地站在那里,不管戏多戏少,她都能认真地给其他演员做着反应、默契配合,
从无怨言,有时候一站就是个把小时,还不许乱动,人家也是个“腕儿”呀哦马上
想到的就是‘专业“两个宇。她总说我的剧本写得挺逗,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信
心。
    吕小品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型青年演员,博闻强记,他曾在屏幕上塑造过各类
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可是到现在还没火,我都替他着急,可能是他长得还不够丑
吧。他在《东》剧中扮演一个身坚志残、游手好闲的下岗职工,每天梦想着发财,
最后总是阴差阳错,无功而返,“为啥倒霉的总是我?”是他在剧中挂在嘴边的一
句话。《东》剧的后期制作基本上是他在“集腋成裘”,我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忙里偷闲出去捞外块,实在愧对小品,一定得请他提饭。如果《东》剧成功了,小
品功不可没。
    青年演员丹露是第一次“触电”,她是中国戏曲学院的高材生,扮大青衣的,
在梨园行里也算个不小的“角儿”。丹露禀赋优异,不容小觑,前途亦不可限量,
很有慧根的。在《东》剧中她扮演牛家小女小玲,新潮时尚、虚荣浅薄,能够准确、
迅速地把事情搞砸,常说“走自己的路,去说别人吧”,在剧中起到“花旦”的作
用。大家对这个小女子的表现都交口称赞,形象靓丽又敢“作践”自己,实属难得。
    悠悠在剧中扮演老两口的外孙、继红的独子军军。悠悠还在沈阳上小学,聪明
伶俐,活泼可爱,就是有些贪玩儿,是剧组从上百个孩子里挑出来的,人小鬼大,
绝对的小人精,和当年《我爱我家》的小关凌有一拼!
    巩汉林的加盟为《东》剧增色不少。原来以为他最多会出于情面给我们客串一
个角色,没想到他居然答应出演一个贯穿始终的配角,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用他的
话说,这回《东》剧没有把他“使透”,诚哉斯言。剧本创作确实没有为他这个角
色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是我的经验不足造成的,以后遇到好演员决不能轻易放
过,不剥他一层皮都对不起自己,我一定在续集中弥补自己的过失。汉林兄认真敬
业,他丰富的演出经验对我们在设置包袱笑料时帮助很大,人家知道挠观众的哪块
痒痒肉能笑,这就叫经验,也就是功力。在《东》剧中他扮演继红的前夫,军军的
生父,是个有事没事赖在牛家、圆滑世故、诡计多端、每次出场都带来意外的家伙,
属于插科打浑的文丑。巩汉林创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即兴发挥多和从不出错,以至
于我们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想找一点他出丑露怯的花絮都十分困难。
    除此之外,还有贯穿人物朱德承和朱家三,这对生活中的父子在《东》剧中也
扮演父子——金大头和金老二。朱德承是闻名演艺圈多年的老“副导演”,当然现
在早已转正,他经验丰富,精通业务,在拍摄中曾有过很多上佳的建议和想法,让
我受益匪浅。老一辈观众可能还记得他在著名影片《创业》中有过的精彩表现,他
是我们这一行业的前辈。从朱家三的表演中能明显感觉到他父亲的影响和帮助,他
现在就读于北京!“播学院,表演上有点嫩,但很有激情,是可造之材。这爷俩有
点意思,在剧组德承老师对家三的表演表面上无动于衷、不理不睬,却总是偷偷跑
到监视器前暗暗帮着使劲,舔犊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动。他们爷俩在剧中扮演牛
家的邻居,老的是牛大爷多年的同事兼对手,是个以跟牛大爷作对为乐的人,也是
《我爱我家》中文兴宇和英若诚的翻版。小的在剧中饰演牛小玲的追求者,处处受
气,后因办成出国留学,行情见涨,身价倍增,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雪前耻。
    王玉宁现在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在校生,他曾在我们公司出品的《网虫日记》中
担纲主演。王宁的表演很稳、很自信,跟多大的腕儿配戏也不怵。他在剧中扮演的
顺子也是牛小玲的追求者之一,是贯穿人物。因为他戏好,大家一致同意在续集中
专门给他写戏,人材呀!
    剧中还有两个贯穿人物,就是我扮演的饭店老板和饭店服务员——上酸菜的翠
花。因编导工作繁重,我自认完成不好表演任务,就赶快在剧中把饭店兑给了牛小
伟,让自己少现点眼,早早出局了事。翠花在40集的戏里自始至终出现在场上,可
台词加一块儿还不到20句,我辜负了扮演翠花的演员任燕燕的信任,她是跟我一起
长大的小师妹,是我连哄带骗地蒙她在剧中做了一次活道具。我杀了一回熟,现在
我路过她家都得绕道走,怕在背后挨板砖。
    这次创作在客座明星的使用上“猛”了点,有点“淤”!
    在《马葫芦和虫子从集中,我们先后请来王奎荣、冯小刚、张铁林和傅彪四位
大腕出镜。王奎荣老师扮演一位满腹牢骚的小科长,他的“思想不突出,业务不突
出,腰间盘突出;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说得十分传神。张铁林
饰演井盖厂的小业主,怎么看他怎么像皇帝“戏说井盖”;傅彪扮演一位警察,个
性鲜明;冯小刚演一个专偷井盖的小偷,造型是他自己设计的,再加上他外形长得
比较夸张,一出场迎头就是一个碰头彩。这四位的东北话说得都不太地道,傅彪好
一些,可最后还是被张铁林给拐跑了,逗极了!
    李丁老师是演艺界传说中的人物,能够请他出马实属不易。在《扫黄打非》一
集中老爷子扮演一位做盗版VCD 的不法台商,是个老色鬼。剧中他隐瞒真相,想
“老牛吃嫩草”,以爷爷的年龄“泡‘下两代的小玲,结果在继红的”引诱’下,
酒喝高露了馅,被义愤填膺的小玲掀翻了桌子,泼了他满脸的酒水。当他说到台词
“男人身边没情妇,白长好大一棵树;男人身边没野鸡,不是没钱就是肾虚”的时
候,大家登时笑翻了,半天缓不过劲来,精彩!
    蔡明在《街上流行黄头发》一集中扮演一位叫高娃的打工妹,看扮相她顶多20
岁出头,找不到一点“马大姐”的影子,我不知该惊叹于演员相貌的神奇,还是该
惊叹于化妆师手段的高超,这可能就叫演员的塑造能力吧。剧本设计这个角色为留
在城里什么都豁得出去,有活儿抢着干、没活儿找活干,于是蔡明姐承担了诸如抬
自行车、扛煤气罐、送大米、拎纸箱子、蹬三轮等一系列重体力劳动,自行车和煤
气罐做不了假呀,差点没把蔡明姐累吐了血,这也就是拍戏,生活中打死她也干不
了这些,做演员真的很不容易。
    潘长江是东北笑星的代表人物,他的表演自成一派,风格可以归类于东北“无
厘头”。在《来了个爷》中,长江扮演牛家一位辈分奇高却年龄偏小的民工亲戚二
范。他在牛家一面作威作福、颐指气使,处处以长辈自居,一面暗恋上了自己孙女
辈的同龄人小玲,最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高呼着“看我妈给我整这辈‘牺泪
而去。长江为人仗义,讲江湖义气,是标准的东北”男子汉小丈夫“。
    《风水》一集里,王刚、丁霄汉和周晓彬分别扮演三个江湖骗子薛大师、葛先
生和假和尚。王刚,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让人看着就想乐,整个一个“东北和”,
演戏时他的台词处理跟剧本不太一样,可无需担心,每次都能让他给绕回来,还无
懈可击,看着特别像是他的特殊处理,可我怎么看怎么像他忘词了,主持人的丰富
经验使然,令人叹服。丁霄汉外表文质彬彬的,演起戏来张弛有度,极富魁力,我
曾看过他演的舞台音乐剧,幽默寓于含蓄,是位很有潜力的演员。周晓彬这人挺神
的,每次对词和排练的效果都不一样,都能出不同的“彩儿”。剧中他念叨着“善
哉,善哉,贫僧平时最爱吃肉,逢年过节在丈母娘家也喝上几两酒”,就被牛家老
小打出门去,每次想起来我都要笑上几回。
    高秀敏无疑是东北小品的优秀演员,她曾塑造了许多令观众过目难忘的喜剧形
象。在《天生我材》中,她出演了一位工会女干部,人物把握得十分到位,很好地
起到了衬托红花的绿叶作用。
    文兴宇老师在《杠上开花》中饰演爱打麻将的老于,台词“命苦不能怪政府,
点背不能怨社会‘叫他说得南腔北调,别具特色,实在有趣。
    范伟,东北小品演员的佼佼者,他走的是冷幽默的路子,跟别人的表演都不太
一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静中有动,亦庄亦谐。在《厂长光临》一集中他扮演厂
长,是牛大爷的徒弟,丧妻独身,和继红有点那方面的意思。剧中他遭情敌巩汉林
暗算,被餐馆厨子打出酒馆,狼狈不堪,斯文扫地。当时配戏的演员缺少表演经验,
下手不知轻重,扯掉了他的扣子,范伟很有涵养,不急不躁,表现出一位专业演员
的应有素质。
    丁嘉丽在帕扫门前雪》中饰演街道主任朱大婶,她戏路很宽,我曾看过她塑造
的众多艺术形象,是一位难得的多面手。原计划她饰演的角色要在很多集里出现,
可是因为档期原因,嘉丽姐只演了一集就到上海拍戏去了,很是遗憾。
    句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喜剧演员,在《我们的大家庭》中出演牛家的亲
戚二牛,是发了财的包工头,一个小人乍富的暴发户形象叫他塑造得生动有趣。
    李成儒和刘斌在《赏金的诱惑》中分别扮演蒙面大盗和警察。原剧本中李成儒
扮演的蒙面大盗始终蒙着面,可我们实在是太想看到成儒的精彩表演了,就现场修
改剧情,让他一上场就露出本来面目。刘斌是有名的“警察专业户”,演警察自然
是轻车熟路,手到擒来。
    王景,是位年轻漂亮又敢拿自己“开涮”的女演员。她在《爱在地震的日子》
中扮演牛小伟的“神经女友”罗红红,一个惟恐天下不乱、热衷谣传地震消息的角
色让她演绎得活灵活现。对了,现在她已改名叫王馨悦了,的确很悦耳。
    何冰在《求医心切》中扮演一位兽医,因为阴差阳错的误会,和小玲的一段恋
情只开花不结果。他塑造能力强,有幽默感,刚柔相济,身手不凡,演绎喜剧人物
驾轻就熟。
    孙松和常远在《真情告自》中分别扮演牛家小玲的博士男友和小伟的硕士女友。
他们两位这是第一次尝试演喜剧,刚进剧组的时候他们没有马上找到人物感觉,我
就跟他们商量,从喜剧的特点出发,跳出传统意义上才子佳人的案臼,请孙松把所
饰角色定位在不男不女、矫揉造作的酸文人上;请常远找一找表面文静、拿腔作调,
遇事则一惊一乍、爱大惊小怪的假淑女感觉。结果两人塑造的角色令人耳目一新、
不同凡响,大家满意,演员亦觉得过瘾。成熟的演员就是不一样,到底是适应能力
强。
    除了听说过香港的什么“四大天王”,我基本上是歌盲,金学峰,开始我不知
此君为何许人也,当剧组同仁告诉我我总哼哼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老乡》就是他的
原唱时,我才明白,这是位歌坛重量级的人物。他在《旧情新怨》中扮演牛小伟发
迹的老班长,戏不多,但他演得松弛含蓄、水准一流,决不逊色给任何一位专业演
员,不知道应该归功于天赋还是应该归功于演唱会的训练,应该是天赋吧。后来在
午门的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上遇到了他,我再次由衷地向他表示敬意。确实演得
好!
    很早就听说孙悦会演戏,这回除了请她给《东》剧唱片尾曲外,就是在《今年
冬天特别冷》中给她安排了一个角色——厂长夫人,孙悦很好地完成了演出任务。
由于疏忽,我忙中出错,居然忽略了剧中厂长和继红之间贯穿始终的暧昧之情这条
重要线索,真该死!剧情又要求不能让厂长和继红这两位正面人物有婚外恋或第三
者插足一类的事件发生,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忍痛让厂长夫人因病去世,永垂不
朽了。我始终没敢把实情告诉孙悦,觉得特对不起她。前几天在亚运村宵夜时遇到
她,我只能寒暄几句支吾过去。在这里向孙悦道个歉,以后一定找机会补上这份亏
欠。
    在《家访》中我们请来了演员郭月和歌星孙浩,他们扮演军军的两位老师,因
为军军对郭月“面容很憔悴,一脸旧社会”的评价,险些耽误了两人的好姻缘。剧
情要求郭月前丑而后美,反差极大,表演难度很高,郭月把握得当,很有分寸。孙
浩的表演可图可点,中规中矩,不同一般。
    我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影视剧一定要请歌星来助阵了,国内外大抵如此,因为
歌星的心理素质好,基本上都能很好地完成演出任务,又能争取到一大批他们的铁
杆歌迷,何乐而不为?
    刘金山演喜剧是一位“大手”,他在《出国不了情》一集中饰金老大,塑造了
一个不谙世事、内向的知识分子形象,滑稽有趣,堪称经典。
    李文启老师在《保险没问题》中扮一位电器修理的“二把刀”师傅,遇到什么
事都爱说没问题,因修不好老牛的冰箱,被牛大爷逼着把自己家的冰箱抬来,随便
换零件,直到修好为止。他浑身都是戏,又生活又生动,笑料百出。高虎是位优秀
的青年演员,在这一集中演保险业务员,他是山东人,说不好东北话,只好请他讲
他的乡音山东青岛话,演一个外来务工者也勉强算合理,效果出乎大家的意料,好
玩极了!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拍地方特色的戏不一定非得要求演员说一样的方
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将有意外的惊喜。
    王平是位优秀的相声演员,属于幽默感融人了骨子里的那种。在《梦醒时分》
中他扮演继红的一位从海外归来、假充大款的老同学。他色胆包天,想把继红和小
玲姊妹俩全部“拿下”,却栽在情敌巩汉林的手里,被小伟兄妹联手摆平。剧中他
——一个中年人扮纯情,“再亲一个呗”实在可笑。
    刘惠和李金祥都是相声界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在《一奶同胞》中扮演一对发小,
一位是发家致富的大款,一位是下岗离任的科长,两人配合得珠联壁合,十分默契,
“包袱”使得好,笑料用得巧。
    胡亚捷的“面嫩”令我惊讶,整个一个“靓仔”。我还是在上高中的时候看他
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绝对的偶像呀!事隔多年,此人依旧很帅,不是
没变,而是变得更年轻了,你说人家是怎么保养的呢?我没好意思问,令人羡慕嫉
妒。这次请他来《东》剧饰演一位“书呆子”工程师,剧本要求这个人物是中年人,
所以他一到剧组,我立马嘱咐服化道各部门赶紧给亚捷“做旧”,穿最难看的服装,
再配上一副老气的黑框眼镜,说话再结巴不利索,总之怎么寒碜怎么招呼。他发挥
得很出色,人物把握得相当好,这位“便衣工程师”十分有光彩。
    在《社交高手》中,有一位酒吧门童的角色十分重要,副导演找来一位同志,
据说是有些来历的,我怎么看怎么面熟,就是没好意思问具体出处,戏开拍前有人
告诉我这位同志就是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扮演雷锋的吴军。他要在剧中扮
演帮助牛小伟“泡妞”的“铁磁”,一个小混混。不知为什么,我不敢让他太往邪
里走,可能是他扮演的雷锋形象太深人人心的缘故吧。一身正气把我给镇住了,怎
么看他演小混混怎么像雷锋“微服私访”。
    沙景昌和张秋歌两位是资深的话剧演员,在《无悔追踪》一集中分别扮演警察
和黑社会老大,他们很有爆发力,深厚的舞台功底再次让我们领略到了话剧演员的
风采。
    洪剑涛是近年来活跃在舞台和屏幕上的一位优秀青年演员,剧中他扮演一位从
乡下进城打零工的农民兄弟,翠花的恋人。他憨态可掬,很有灵气。
    此外,孙桂田的妇联主任、王旭峰的大夫、吴素芹的老刘、郭妍的小于、熊伟
的厨师、赵铁人的工会主席、刘颖的女秘书、孙大川的乔治、石天生的收费员、黄
河的警察在剧中都有上佳的表现。
    写到这儿,我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报喜不报忧,对演员极尽赞誉之能事。问题
呢?当然有,可怎么说才好,我一直没想明白,我自己还存在一大堆问题呢,笔下
留德,嘴下留情,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演员的表现到了观众那里自有公论,喜剧
不好演,好多演员都不敢轻易尝试,也确实有好多著名的演员演喜剧不灵,总是找
不到感觉,自己难过,观众也跟着不好受,有点费力不讨好的意思。幽默决不是油
嘴滑舌,它是智慧的结晶。“演好正剧的演员不一定能演好喜剧,而演好喜剧的演
员却一定能演好正剧”(彭玉老师语)。
    说到喜剧,总给人一种不正规、没分量、玩闹、不是主流艺术。登不了大雅之
堂的印象,经过在《东》剧组的亲身历练,我发现做喜剧要比别的难很多。事实证
明,喜剧是拥有观众最多的艺术形式,喜剧演员的艺术生命也是最长的,是最受欢
迎的最有影响力的群体。我们中国喜剧的水平一直很低,优秀喜剧的数量也很少,
远没形成气候,即便如此,无论是电影的票房,电视的收视率,喜剧仍然是独领风
骚,独占鳌头的,其发展势头和潜力也是巨大的,春节晚会的喜剧小品和相声、贺
岁片的票房最能说明问题。有人认为喜剧教化作用小,不够深刻,生活中哪有那么
多深刻和沉重啊?寓教于乐的乐是什么?就是让观众高兴、愉悦,还有什么比喜剧
更能让观众快乐的?喜剧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品种,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同。
    经过近60天的艰苦劳作,《东北一家人》终于在一片欢歌笑语中完成了,分别
时大家怅然若失、涕泪沾巾、臊眉耷眼、依依不舍。每每想起在剧组的日日夜夜,
彭妈的提神咖啡、李传的解馋牛肉、金珠的爽口黄瓜、丹露的充饥饼干,用“一股
暖流涌心头”来形容我的心情恰如其分。我期待着《东北一家人》有个好结果,续
集也能早早开始运作,“东北一家人”再度团聚。
    2001年流行在城市农村大街小巷的那首音乐评书《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就是情
景喜剧《东北一家人》的主题曲,词曲作者是个名叫雪村的大侠,他的音乐够怪,
也够亲切,幽默的遣词造句,将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大而化之。片尾曲也是他写的,
是刘金山和孙悦演唱的,很好听的!
    值得一提的是《东》剧的美工部门,他们用巧夺天工的妙手,在摄影棚内完整
地复制出我们拍摄的主要外景,几可乱真。
    感谢我的编剧搭档马星海、白志龙、邢育森、MIKKO 、俞白眉先生,大家将在
《东》剧中欣赏到他们精彩的创作。
    英达2002年4 月

本文发布在演艺圈门户网,演艺吧,请勿转载.域名www.yanyi8.com .年不说相声了。那这些年《相声有新人》张国立导演相声小品            

联系时说从“演艺圈门户网”知道的,有惊喜哦!!
相关标签=> 一家人 创作 东北

推荐图文

全站合作链接(10分钟更新)

欢迎来到演艺圈门户网(演艺吧,演艺圈)   

一、本站致力于提供演艺圈商机的宣传推广(如:新闻,明星经纪,灯光,舞台,演出设备,代言,剪彩,剧本,词典,艺人招聘等)

二、如果要注册会员,管理信息,发布信息等高级功能必须进入电脑版网页

三、如有侵权请发邮件给管理员 erqunnet@foxmail.com

四、免责声明:本站商机信息主要来源于会员发布,不保证信息完全真实可靠,如有商业行为,请自行辨别真假。最好线下交易并签订合同。

本站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