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1946年9月15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电影导演。奥利佛·斯通一直都对那些改变历史的政治人物情有独钟,他曾经拍摄过肯尼迪、尼克松、小布什的传记片。2015年拍摄了电影《斯诺登》。斯通坦言,自己对斯诺登的故事向来都很感兴趣,他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故事之一,对我也是一次真正的挑战。” 

奥利弗·斯通人物经历

家庭背景

1946年9月15日,伟大的奥利弗-斯通在美国纽约出生,少年时期的斯通受到了 布努埃尔和戈达尔的深刻影响,他的家庭和他自己的早年生活也成为他后来电影拍摄的主要源泉和题材。
他的父亲路易斯-斯通是一名普通金融职员,父亲在华尔街的起起伏伏成就了奥利弗-斯通1987年的电影《华尔街》。耶鲁大学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梦想天堂,但对于斯通来说却是可以随意丢弃的玩物,在耶鲁仅仅读了一年之后,他就前往越南“支教”,在做了一年的乡村教师之后,斯通经墨西哥辗转回了美国。 

工作历程

1967年,斯通回到了他熟悉的越南,但这一次不是来教书,而是因为战争,服役期间两次受伤,父亲想让他远离炮火纷飞的危险战斗,但都没有成功。两次天壤之别的越南之旅也把这个贫穷而美丽的奥利弗·斯通
国家深深地烙在斯通身上,他后来拍摄的“越战三部曲”成为别人难以复制、逾越的鸿篇巨制。
和大多数心怀电影梦想的青年一样,斯通在越战结束后开始了自己系统的学习阶段,他在老师马丁-斯科西斯的带领下以摄影师的角色进入电影圈,其后他出任了一些编剧和剪辑的工作,这些工作为奥利弗-斯通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他凭借《午夜快车》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斯通默默无闻的电影生涯结束了,1981年的导演处女作《手》接踵而来。
1986年,对于奥利弗-斯通来说应该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波尔多的庄园为世界奉献了若干美酒,而斯通带给世界的则是一部《野战排》。获得2项奥斯卡提名并不奇怪,让评论界奇怪的是如此角度偏颇的战争片竟然在当年的卖座榜上排名第三,奥利弗-斯通的电影被喜欢、被厌恶的阵容旗鼓相当,对奥利弗-斯通及其电影的争论由此开始。 
1989年,在《萨尔瓦多》(1986)、《华尔街》(1987)、《脱口秀》(1988)未获好评的情况下,奥利弗-斯通又推出了“越战三部曲”之《生于七月四日》,6项奥斯卡提名,最终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在其他14项电影节提名中获得10项大奖,奥利弗-斯通一举树立的好莱坞一流导演的地位,并把对政治和战争的鲜明观点打造成自己的性格标签。
奥斯卡的小金人给了斯通无限自由的创作空间,在“越战三部曲终结篇”《天与地》之
前,他还执导了《大门》和《刺杀肯尼迪》,前者不仅成为“大门乐队”的“官方传记”,更是后来许多摇滚电影学习的榜样;后者将斯通的政治片从《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的旁敲侧击。 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1994年,暴力题材的《天生杀人狂》虽然在奖项上收获寥寥,但对于暴力的过分表现,还是在电影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似乎所有禁忌的主题都能让奥利弗-斯通产生兴趣。
独立电影的精华已经深入奥利弗-斯通的骨髓之中,外界的评论对他完全不起作用,在巨星云集却因刚愎自用而大败的《亚历山大大帝》之后,斯通重新操起了赖以成名的政治电影老行当,这一次他缅怀的是9·11中的平凡人,虽然他一直宣称这是一部很“单纯”的纪录片,但影片

《世贸中心》的上映还是受到了重重阻挠,令所有人不解的是,同题材的《93号航班》却顺利通过审查。
斯通有计划为伊朗领导人内贾德拍摄一部纪录片,而且已经得到了内贾德的同意。更令影迷们振奋的消息是,斯通有意拍摄他的第四步越战片,4000万美元的预算和布鲁斯-威利斯的加盟,值得每一个“斯通迷”振臂高呼。

奥利弗·斯通个人作品

指挥官Comandante (2003年)
抓狂电台Talk Radio (1988年)

导演作品

粉红镇(2013年)
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 The Untold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2012)奥利弗·斯通的导演现场
野蛮人Savages (2012年)
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 (2010年)
小布什传W.(2008年)
世贸中心World Trade Center (2006年)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2004年)
指挥官 Comandante (2003年)
挑战星期天Any Given Sunday (1999年)
U形转弯U Turn (1997年)
尼克松Nixon (1995年)奥利弗斯通作品《刺杀肯尼迪》
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 (1994年)
天与地Heaven & Earth (1993年)
门 The Doors (1991年)
刺杀肯尼迪 JFK (1991年)
生于7月4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年)
抓狂电台 Talk Radio (1988年)
华尔街Wall Street (1987年)
野战排Platoon (1986年)
萨尔瓦多Salvador (1986年)

编剧作品

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r (2004年)
指挥官 Comandante (2003年)
贝隆夫人Evita (1996年)
尼克松 Nixon (1995年)
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 (1994年)奥利弗斯通作品《天生杀人狂》
天与地 Heaven & Earth (1993年)
门 The Doors (1991年)
生于7月4日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年)
华尔街 Wall Street (1987年)
英雄胆8 Million Ways to Die (1986年)
萨尔瓦多 Salvador (1986年)
野战排Platoon (1986年)
龙年 Year of the Dragon (1985年)
午夜快车Midnight Express (1978年)

奥利弗·斯通个人荣誉

1990年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生于七月四日》
1987年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野战排》
1979年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午夜快车》
2013年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终身成就奖

奥利弗·斯通社会活动

国际电影节

做客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对社会负有道义责任,不能随意渲染暴力。”斯通以自己的影片《天生杀
人狂》举例说,美国曾经发生辛普森杀妻案,轰动一时,美国媒体连篇累牍地渲染案件中的明星、金钱等因素,他因此受到触动,拍摄了这部讲述一对小情侣疯狂地杀死数十个人的影片,以此讨论是什么触发了社会暴力。如果不能传达给社会以有价值的思考,任何人哪怕是电影导演,都没有理由为了杀人的感官刺激来拍摄战争或暴力影片”。斯通说。

批评日本

奥利弗·斯通批日本无视历史(央视截图)
批评日本无视历史
2013年8月,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在日本广岛演讲,批评日本政府无视历史,并称不相信日本首相安倍。 
斯通说:“(今天的纪念仪式)很有讽刺意味,安倍首相等发表了讲话,谈到和平以及弃核,可我不相信他。了解历史的人都不会相信他。”
斯通说,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战败国,但战后德国进行了反省,政治家们向受害者道歉。他质问说:“我要问你们,为什么?德国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在我看来,它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但日本却不是。”
他还说:“可怕的是,日本民族主义重新复活,特别是安倍及其支持者,对二战、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慰安妇问题胡说八道。”

纪录片

《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
这位知名导演目前正在日本宣传他的系列纪录片《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
(The Untold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该片从另一种角度解读20世纪的美国历史,挑战那种认为美国开始败下阵来的观点。这一系列纪录片将在日本的NHK电视台播放。
这部纪录片包括对两次原子弹爆炸的讨论。与斯通一同制作这部纪录片的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历史学教授库兹尼克(Peter Kuznick)说:对我们两个人来说,与日本的爆炸受害者以及历史学家和记者见面是一次学习的经历。这部纪录片认为,长期以来关于这两次原子弹爆炸对于结束战争来说是必要之举的论断不实。包括前苏联参与对日战争在内的其他因素对于促使日本投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说,我们看到的越多,学到的就越多,然后我们越来越感到苦恼,愈发意识到日本认真对待过去对于日本、乃至美国和全球其他国家有多么重要。日本和美国在这个欺骗之网中联结在一起,我们在其中共同捏造我们的全部历史。

奥利弗·斯通作品风格

画面讲究

乍一看起来,斯通作品里的画面似乎并不像有些人做的那样,力求精致,但若能了奥利弗斯通作品《野战排》
解到其中寓意,你会发现,斯通的画面是十分讲究的。
首先是他对光线的运用,光与影的巧妙结合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在不同场景对布光的要求各不相同。在他早期的以战地为主的影片中,对光色的运用基本上是遵循好莱坞的光色配给的,且在战场环境中多用到质地柔和的光线,有时画面相当明亮、甚至是耀眼。
当他的拍摄技法日益成熟后,更为多变的画面形式取代了他原来应用的传统风格,逐渐形成了他自身所具有的强烈个人风格。在他九十年代所拍摄的多部电影中,质地硬朗的光占据了主流地位。许多非常规的摄影构图模式使影片的总体格调与其他常规影片相比大异其趣。
对设备的选择亦是变化多端,从航拍到升降镜头,再到近距离的大特写,还有用手提摄影机拍摄的具有纪实风格的片段等等,都大大丰富了影片的视觉元素,令观众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不同凡响的体验。

剪辑风格

剪辑一直是长时间以来斯通风格的最重要体现。在一般看来,在一部电影里运用过多过快的剪辑是“大逆不道”的,但斯通却将这样既快又多的剪辑用的得心应手,不仅没有让整个影片看上去毫无头绪,而且丰富了其主控思想的可视性,使每个部分相互连接。像他这样的,人们在观看时能一眼看穿却又不觉烦躁的剪辑运用实在惊人。
斯通作品里镜头间的时空表现是相当有价值的,特别是对时间的掌握,在不停地更换或重组。对时间段的选择及衔接亦是恰如其分,每个时空的过度都对影片的发展具有推动性的作用。在剪辑的构图搭配上显得大胆张扬又切合整体情境,经常反常规地跳过180度轴线,只对准人物关系,而不体现场景空间,甚至是模糊了影片的叙事空间,强调事件的本身。但这并不是说他对长镜头的运用置之不理。有时候,在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切换过后,一个长镜头的出现会让人打起精神,全神贯注。

主体环节

斯通作品的立足点还是对历史的阐述和自己思维的注入。他把零零总总的奥利弗·斯通
各类政治历史事件运用各种叙述方式联系起来,通过并行构置来传达出个人的政治见解。
有时看他的电影会想到许多商业模式的动作片,往往以某个事件为导火索,引入剧情。在他的影片开篇,一般会由一连串快速有力的切换或单刀直入的叙述将起主导因素的事件摆在观众的眼前,之后进入主要的事件,并将各种事件进行富有立体感的排列,贯穿始终。而人物则是在事件中得以体现的,有时会把人物从事件中独立出来,以一束锥光给他表现的舞台。
因此,除了事件以外,各种人物也是他的作品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总是把那些敢于直面政治丑恶的人塑造成英雄,而将政界大多数人设定为“丑恶的、虚伪的”,对于身陷事件漩涡里的人,他总以摸棱两可的态度来解决,总之,各个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由此引出的人物都是奥利弗·斯通电影中不二的主体,亦是他电影风格的一种体现。

声音配置

对于艺术的严格要求也是其电影的一大特色,特别是音响的关键作用和对音乐的运用。
斯通同时也很注重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使用交响配乐是一大特色。在《天与地》中与他配合的是日本作曲家喜多郎Kitaro,他为影片注入了一种富有深意及具有细致入微心灵刻画的音乐,让人仿佛是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字幕特点

有一个鲜明的标志可以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就是一部奥利弗·斯通的电影。就是大段排列的字幕。在他几乎所有作品中,都有一些警醒式的至理名言,这些名言警句若合并在一起,真的可以组成一个篇幅不小的警世录了。和其他影片一样,这些字幕会在片头、片尾被醒目地打出,片头一般是一些寓意较深的话语,片尾和片头差不多,但有时会加入一些背景式的介绍,与那些寓意深刻的哲理性话语放在一起,顿时给人以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最近更新艺人资料

奥利弗·斯通个人资料

奥利弗·斯通经纪人信息

更多艺人

浏览本页PC版:https://www.yanyi8.com/mx/mx/AoLiFuSiTong

欢迎来到演艺圈门户网(演艺吧,演艺圈)   

一、本站致力于提供演艺圈商机的宣传推广(如:新闻,明星经纪,灯光,舞台,演出设备,代言,剪彩,剧本,词典,艺人招聘等)

二、如果要注册会员,管理信息,发布信息等高级功能必须进入电脑版网页

三、如有侵权请发邮件给管理员 erqunnet@foxmail.com

四、免责声明:本站商机信息主要来源于会员发布,不保证信息完全真实可靠,如有商业行为,请自行辨别真假。最好线下交易并签订合同。

本站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全站合作链接(10分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