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争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作品跨越音乐、戏剧、电影、戏曲等多个艺术门类。2008年获得美国亚州电影节一等奖《暗物质》。是目前唯一活跃于欧美歌剧,戏剧舞台及电影界的著名华裔导演,编舞。被欧美评论家推崇为“天才和大师”
1963年出生于湖南,1987年到美国开始从事舞台剧的演员、舞蹈编导和导演工作。被欧美评论家推崇为“天才和大师”的陈士争先生是目前唯一活跃于欧美歌剧,戏剧舞台及电影界的著名华裔导演,编舞。他一直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并在他执导过的作品中不但跨越了音乐,歌剧,戏剧,舞蹈及电影等多种艺术领域,也在文化上超越了国界意识,实现了艺术多元化,从而受到了西方观众和评论界的刮目相看及好评。由于他在西方艺术界的特殊影响和他为西方舞台做出的诸多贡献,陈士争先生在2002年作为一名华人艺术家荣获了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法国《世界报》曾将这一次演出评为“二十世纪最受瞩目的文化盛事之一”。
陈士争
汤显祖全本,长达20小时的昆曲《牡丹亭》
音乐剧:《赵氏孤儿》纽约林肯中心话剧院,林肯中心艺术节
《六月雪》美国话剧院
《桃花扇》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红猫剧院
《仿制中国》美国下次浪潮艺术节
《哪咤》纽约现代音乐节
《我神话般的一生》为安徒生二百周年庆典创作,美国林肯艺术中心,丹麦艺术节
《西游记》英国曼彻斯特艺术节,巴黎莎特莱歌剧院,德国柏林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
《白蛇传》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澳大利亚悉尼艺术节
西方经典歌剧及现代歌剧: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纽约歌剧院
莫扎特歌剧《女人心》巴黎香舍丽榭歌剧院,法国爱克萨.波瓦斯艺术节
亨利·裴塞的《迪多斯与阿尔斯》美国斯波勒图艺术节,波士顿亨德尔海顿交响团
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美国斯波勒图艺术节
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蒙特威尔地1610年的《晚祷》波士顿亨德尔海顿交响乐团
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英国国家歌剧院,波士顿亨德尔海顿交响乐团
蒙特威尔第的《波佩阿的加冕礼》英国国家歌剧院
蒙特威尔第的《茶花女》立陶宛国家歌剧院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意大利罗马歌剧院
《善》新墨西哥现代艺术中心
《恕》美国亚州协会
《路易·艾丽在中国》新西兰国际艺术节
《夜宴》巴黎艺术节,柏林艺术节,法兰克福现代乐团,林肯中心艺术节
《水银光的世界》柏林艺术节
《接骨师的女儿》美国旧金山歌剧院
《不幸》英国皇家歌剧院
《中国之家》纽约肯尼迪音乐厅
电视电影:记录片《革命的文艺战士》为法国国家电视三台拍摄
电影处女作《暗物质》他自编自导的与好莱坞巨星梅丽尔。斯特裹普和刘烨合作
2010年 音乐电影《中国歌舞青春》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
迪士尼在中国打造的《歌舞青春》即将于2010年8月10日上映。这部讲述中国高校年轻人实现歌唱梦想的歌舞片还未上映就已经引起了巨大的争论。众所周知,美国华特迪士尼集团曾在2006年打造过系列电影《歌舞青春》,这一系列电影播出便获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电影中的靓男美女,原创歌曲都给了喜欢歌唱事业的年轻人巨大的鼓舞;《美国偶像》、《美国达人》等选秀节目也随着这股热潮风生水起,火爆非凡。
迪斯尼集团大胆决策,不仅要把《歌舞青春》引进中国,而且还要来个彻彻底底的大翻身:用中国的演员讲中国的故事。这个看似新颖冒险的决策却不小心触碰到了中国观众心底的一根雷线:山寨。影片还未播出,70%以上的观众就因为电影“名字一样,连主题曲都一样”、“演员太雷人!演员太老”开始质疑本片,从理性地分析到失去理智地咒骂都成了这部电影的“开篇故事”。
《歌舞青春》是一次美国电影的本土化移植,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能够让中国电影更多的跟世界接轨,另一方面是尝试着把美国的很多特色的东西呈献给中国观众。
北京时间7月20日,时光网独家专访了《歌舞青春》的导演陈士争,在20分钟的访谈中,陈士争导演勇敢面对观众质疑,耐心解答了关于影片的相关内容。陈士争在纽约大学帝许艺术院校(Tisch School of Arts)完成了研究生学位之后,十几年中,他一直活跃于欧美歌剧。其中西结合的编舞方式受到欧洲人的喜爱。2007年,陈士争根据真实故事拍摄电影《暗物质》,片中刘烨、梅丽尔·斯特里普牵手合作,描写了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因无法通过论文答辩开枪杀死教授最终饮弹自尽的黑暗故事,这部电影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得美国科学基金会颁发的特别奖。
2010年,陈士争带着新作《歌舞青春》再次面向祖国观众,而歌舞片对于一位在欧美享有盛誉的歌剧导演来说并不是难事。对于他来说,中国孩子不能像《歌舞青春》中的男女主角一样生活,所以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梦想和幻想的电影”,而关于山寨两字,他认为“一定要先看了电影才能评价。”
陈士争最难是音乐
《歌舞青春》改编自美国同名歌舞片,对于一直活跃在欧美歌剧、戏剧舞台的陈士争来说,导一部英文版的《歌舞青春》无疑要比中文版的《歌舞青春》要容易得多。陈士争说,难就难在音乐上,要让中文歌曲变得和英文歌曲的节奏一样强的确很有挑战。他透露,在电影开拍前,有将近5个月的事件一直在为电影找合适的歌曲,录制DEMO带,可以说,电影挑战最大就在这。
陈士争
陈士争创新加入hiphop
陈士争说,中文的《歌舞青春》创新之处在于将hiphop音乐加入到电影中来,此前,美国的《歌舞青春》由于拍的比较早,并没有hiphop元素,而最近第4集的《歌舞青春》受到陈士争的启发,已经将hiphop加了进来。
陈士争说,之所以要将hiphop加进来,是因为hiphop是这个时代的东西,一放到电影中,就感觉节奏很对。
陈士争中国人可以拍歌舞片
此前,有人认为,汉民族含蓄内向的性格致使中国人拍歌舞片会很难看。陈士争同意的确有民族性的东西在,但他同时也认为,现在的80后90后改变许多,已经和国际接轨了,《歌舞青春》中这些演员的表现让人觉得他们不比美国那些演员差。
陈士争郭德纲演戏很认真
在电影中郭德纲一家住在一所老房子里,四围全是拆迁的废墟,远远望去就象是一户钉子户。陈士争说,这样设计是有意为之,他认为京剧和老房子一样,都是年轻人不太关注的东西。他本人很喜欢京剧,也经常把京剧放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他希望可以通过京剧加rap的形式让年轻人重新对京剧感兴趣。
陈士争说,他本来打算找京剧演员来演郭德纲这个角色,但后来有人推荐郭德纲,说这个人唱戏不错,表演也不错,就这样定的郭德纲。郭德纲在《歌舞青春》中有一段两三分钟长的rap,这段rap录下来可并不轻松,陈士争透露说,当时是4句拍一段,每次都拍了很长时间,最长的一次拍了十几次。“好在郭德纲对这个很感兴趣,也很敬业,一直对我说再来再来,没什么抱怨。”
[1]
陈士争对戏剧之看法西方戏剧领域里,话剧是以文本为准,歌剧还是以音乐为主,但中国戏曲好像这两样都不是主要的。像西方歌剧可以把整个表演方式改变,但音乐可以不变。中国戏曲有很多表演模式、服装等东西很难改的。在西方提倡戏剧能活在当代社会,即使你不读莎士比亚,你去剧院也能通过新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感受那种戏剧和你的关系。我在西方排歌剧时,对象就是西方当代观众,不管是故事、音乐多老,我一定要让年轻观众知道里面有意思的东西。
陈士争电影获奖
2008年 获得美国亚州电影节一等奖《暗物质》
2008年 圣丹斯电影节获得了美国科学基金会颁发的特别奖(Alfred· P·Sloan奖)
陈士争戏剧大奖
1999年 被法国世界报评为二十世纪最受瞩目的文化盛事之一《牡丹亭》
2002年 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最佳十大歌剧之一《漂泊的荷兰人》
2006年 荣获了英国劳伦斯·奥利弗戏剧大奖,英国时报评为最佳十大歌剧之一《奥菲欧》
2007年 英国西岸最佳戏剧大奖提名《西游记》
2008年 英国最佳十大歌剧之一《西游记》
[2-3]
1987年在出国大潮的影响下,陈士争来到美国纽约,在纽约大学学习戏剧导演专业。五光十色的物质文明下的现代文化强烈地冲击着年轻人。在感慨200年文明早就出的社会的同时,他暗自下定决心投身艺术世界。
作为苦读的学生,陈士争在图书馆里泡了两年。找到所有能看的美国现代舞蹈艺术家的影像资料,从头到尾地看,一遍看下来相当于梳理了一遍舞蹈史。为了听音乐,就去剧院找了份卖票的工作,听了一年“免费”的纽约交响乐团演出。把自己喜欢的导演的作品,能找的,都看了一遍。“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对美国社会的文化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我再试图找文化上的缝隙。”
事实是“缝隙”还没找到,1996年陈士争在纽约歌剧院上演的《马可波罗》中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一次舞台表演,他的角色是位意大利的传记作家。
他说,“我不想一直当演员,当时脑子想的就是怎么搞创作。”
十几年摸爬滚打,为他赢得了声名。1999年,《牡丹亭》被法国《世界报》评为“20世纪最受瞩目的文化盛事”之一;2002年,《漂泊的荷兰人》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最佳十大歌剧”之一;2006年,《奥菲欧》获得英国“劳伦斯·奥利弗戏剧大奖”;2008年,《西游记》评选为英国“最佳十大歌剧”……
欧美的评论界说他是“天才和大师”,“不断追求艺术上的创新”,他的作品“跨越了音乐、歌剧、戏剧、舞蹈以及电影等多种艺术领域”,在“文化上超越了国界意识,实现了艺术多元化”。
所以陈士争排出的舞台剧《西游记》里用的虽然都是中国演员,但他找了电子游戏“街头霸王”的设计做人物造型,请来最潮的英国大牌乐队Blur做音乐创作。又或者是从马来西亚找到当地的宫廷舞蹈团重新演绎经典歌剧《奥菲欧》……太多不走寻常路的招数让人眼花缭乱。评论界的好评如潮时,观众们要也要求这些剧目不断加场。
“我不想做纯粹某一种文化的东西,我对文化交融的事物有兴趣。”陈士争说。
2007年,由他执导的电影《暗物质》,主演刘烨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借着当年的卢刚事件,陈士争以中国留学生的视角观看美国社会。在结尾处,他给了原本悲剧结束的现实生的希望。手枪的子弹没有穿透异质文明的胸膛。陈士争说,他把自己的周遭和曾经的经历都写进了这部电影里。
和在舞台剧上获得巨大成就相比,陈士争的电影经验显然是不多的。对于饱受非议的中国版《歌舞青春》,陈士争有自己的坦然,或许出于自信,或许压根就不在乎。
“他们没说让我一定要翻拍原作,我可以有自己的创作、想法。”“他们市场上对我没有要求。”“观众定位应该是80后、90后,他们会觉得很洋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