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雄
,男,1957年9月出生,广东化州人,1982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血证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陈志雄,男,1957年9月出生,广东化州人,1982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血证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聘为中国中医药学会血瘀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入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医中药研究所所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 广州市优秀专家 广州市卫生局科技优秀人才,中国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学会血瘀证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从事中医内科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擅长于血液病、脾胃病、中医杂病的治疗,尤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获省部级科技奖4次,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被授予“中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省内外及东南亚具有地区享有良好声誉。多年来承担及出生参加省部级以上晋升课题十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
打倒“四人帮”、恢复了高考制度后,陈志雄于1977年考取了广州中医学院。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留在学院工作。在学习中医的同时,他又去中山医科大学进修西医,从此,他有了中西医结合治病的基础。他从普通医生开始,逐步成长为主任医师、教授。上级领导压在他的肩上的重担渐渐加码;从科主任一直到广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党委书记。
2003年2月,正是非典恶魔以它黑色的翅膀将灾难驮到中国大地、特别是珠江两岸的时候。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听不到刀枪撞击和弹药爆炸声的特殊战争。这样的战争,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经验,全世界没有经验。但这场战争却每天都有人在流血、在死亡。
上级领导把陈志雄调到战场的第一线去。
领导说;“你去任中医医院常务副院长,法人代表。”
陈志雄:“服从组织安排。”
“级别副处级,正处的重挑。”
“组织信任我,我一定干好!”
“目前的市中医院,由于种种原因,院容陈旧,场地不足,设备不全,学科建设滞后,社会认可度不高,业务收入不理想,人心涣散……。”
“党的安排,就是我的志愿。我会努力去干,请组织相信我!”
就这样,陈志雄临危受命,走马上任。
到位的第二天,他便率领领导班子成员,到医院看望本院受非典感染的八位职工。
陈志雄的心里明白,医院有许多困难,但人心涣散是根本的问题,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因素问题。
当新任的院长出现在患非典职工面前时,患病的职工非常感动!陈志雄走到每一张病床前,俯身询问患者病情。他问得那么仔细,那么亲切,完全不像是例行公事,而是像家长,像父兄。他叮嘱每一位患者,有党和政府关怀,就一定能战胜非典这可怕的病魔。
陈志雄以身作则,不怕危险,精心布置,沉着指挥。全院职工奔走相告,涣散的人心渐渐凝聚,团结在党委的周围。
每天,陈志雄都要和专家、业务骨干在一起,研究分析非典疫情,制定隔离措施,想方设法,开设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亲自深入病房检查工作。他非常细心,看窗户是否通风,洗手池是否消毒,疑似病人及时转移到指定的房间没有……。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成千上万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战胜了肆虐一时的非典!
评功会上,全院上下一致要给陈志雄请功。陈志雄却微笑着挥挥手:“不,我只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履行了我应有的职责,功劳归于大家,应给在第一线战斗的医生和护士记功!”
陈志雄是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血液病方面知名专家,是全国215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之一。
他有高明的医术,在中医方面有独到的临床丰富经验,并把中西医巧妙综合运用,受到医学界和病人的高度评价。
他治愈过无数疑难患者,比如:
86岁的患者黄某,患ITP 年余 ,曾在广州市内几家大医院血液科治疗。用遍强的松、环胞素A 、丙种球旦白、氯肽荑等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血小板在2.0×109/L以下,且激素副作用明显。于2003年6月,来市中医院找陈院长诊治。陈志雄采用祛风法进行治疗,以中药为主,逐步减少“强的松”用药。一年后,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症状全部消失,至今一切正常。用此方法,因人施治,治疗ITP数十例,均取满意效疗。在全国中医血液学第六次全会作专题介绍时,受到专家们一致推崇。
72岁的女患者姚某,吉林省丹东市人,因多发性骨髓病,在当地治疗无效。由亲友介绍前来就诊。用解热毒、化痰瘀、益肝肾等治疗方法配合化疗,病情完全缓解,至今已二年余未见复发。近期复查,完全正常。
陈志雄牢记启蒙老师陈元德老先生的教导,不管病人是高官商贾,还是布衣百姓,他都以精湛的医术,仁爱的医德,尽心尽力为患者治病。他行医30年来,没有与病人红过脸,没有向病人发过脾气。而病人及家属,看到的是陈志雄脸上永远挂着的真诚、慈善的微笑。病人慕名找他看病,他都会不厌其烦地望、闻、问、切。回到家乡,乡亲们找他看病,他从不收取一分钱诊金。有一年,他回乡探亲,大年初一,一急病患者家属来求医,陈志雄二话不说,马上赶赴他家。经诊断必须送医院治疗,他便一直护送到化州市医院,自己忙完回到家里已是深夜……
领导者的一言一行,往往影响着整个单位。在门诊每周定期举办的专家讲座上,陈志雄带头主讲,带动了一大批业务骨干纷纷登场。内科、外科、五官科……。专题讲座吸引多方群众,营造出医患面对面的和谐氛围。
他亲自改版的院报《精诚》。每一期各辟出一些版面让各科轮流负责,“名医谱”、“卫生保健”“杏苑”等办得有声有色,充满科普气息和文化品味,不但贴在报栏,而且免费派送给患者,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同时又使全院各科室之间,人与人之间有了互相学习、互相沟通的平台,受到医患双方的热烈欢迎。
陈志雄廉洁奉公在医院是有口皆碑的。当领导八年来,他从不与药械厂商接触;没有因私使用过公车,反而是有时公务用车,到达会议地点后,为节省资源,他叫司机不用等他,回去接受其他出车任务,自己散会后则自行打的或坐公交车回家,从不报销;医院的基建项目,药物、医疗设备采购等,全部提交党委会或办公会讨论,待达成共识后,交由主管领导去实施。
他的侄子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想到医院来面试,他劝其到别的医院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有的领导看不过去,认为“举贤不避亲”,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有机会参与面试。陈志雄就是不同意,认为自己是一院之长,面试官会考虑面试成绩以外的因素,坚决不同意!一件小事,令全院肃然起敬。
多年以来,医院一直是市卫生局系统出了名的“告状大户”,职工对医院的许多事情有很大意见,大事也告,小事也告。诸如院里的规章制度、奖罚、基建、人事、医疗、药品、器械、分房、用车、报销等等,搞得人心惶惶。
于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了职工的“共识”。于是,“散、懒、等”现象出现了、蔓延了……。
陈志雄到医院后,了解到这些情况,经过调查和分析,认为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他对党委一班人说:“我们必须从党委做起,从行政做起,全盘检讨我们的工作和方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应该不怕群众告状,但必须面对群众的监督,面对严重的现实,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不满意,说明我们的工作有问题!必须尽快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彻底摘掉‘告状大户’这顶不光彩的帽子!”
于是,大家开始深入查找问题。
陈志雄认为,群众有意见,必然与其切身利益有关,应从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着手。
于是,院党委决定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一部让全院职员都认可的规章制度。
于是,发动职工,畅所欲言,群策群力。终于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的《医院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规矩”是搞出来了,但实施起来符不符合实际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陈志雄引用了邓小平的至理名言。“放到医院各科室去检验。”
过去,违反制度的事例真不少:早上八点上班,有人迟到,理由挺多,塞车啦、下雨啦……。迟到了还在岗位上吃早餐;坐诊的医生八点不到位,说是在查房……。
在全院一致通过的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奖金方案是要医院职代会表决通过的。全院职代会代表共120人。其中正式代表近80人。上一届奖金分配方案表决时,随着一声“同意的请举手”,只有坐在前排五只干瘦的手迟迟疑疑举了起来——这是五只领导班子成员的手。于是,引来一阵嘘唏喝倒彩的声音。
如今,关于新的奖金方案又要表决了。林超明副院长是唯一跨两届班子的成员,她象上届表决是一样坐在前排。当宣布表决时,她重复着上一次的动作,迟迟疑疑地举起手。她不敢往后看。她的心里直打鼓,她害怕出现上一次的局面。但当主持人宣布全票通过时,经久不息暴风雨般的掌声中,林超明的眼眶溢满了激动的泪水!泪眼中,她看见同排座位上的陈志雄院长,舒心地笑着,站起来,向代表们致意。
掌声经久不息!这掌声,是同志们对新领导班子的无限信赖,饱含着领导班子广泛吸纳的民意民心的结果。这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将把医院推向辉煌的明天!
经过全院职工努力,2004年人均创收比2002年提高28.6%;2004年院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年度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民主测评结果都获得了全优,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这是以往领导班子民主测评中未有过的。
是的,正如陈元德老师那句平淡的话一样:“一毛钱够我生活下去了,而我活下去,是为了能给更多有需要的人看病。”陈志雄的话与老师一脉相承:“把字写好,这样,处方写得清楚,以免药房捡错药,误了患者。”
多么质朴的语言!这就是百草的本色!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获省部级科技奖4次
中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