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涛1967年出生在上海。是入选《财富》全球二十五位企业新星的4个中国人中,年纪最轻的。(其他3位是37岁的李亦非、37岁的田溯宁和38岁的张朝阳。)
初中就读于上海市嘉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市重点中学--复旦附中,高中毕业后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哈工大读了2年,本科还没毕业就出了国。
出国后,他先去了温哥华,然后去了多伦多大学读书,93年毕业后与别人创办了艾丰豪投资集团,专业从事矿业的风险投资,同时也投了其他一些行业,例如新浪网,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据了解,出售新浪网股份,获取5000万美元的收益,是冯涛颇为得意的一笔投资。
在《财富》的报道中,有一幅照片,冯涛穿着西装骑在自行车上,身后是上海滩日新月异的背景。“风险投资是舶来品,我们一直在探索它在中国的成功模式。”
一个王体“之”字在冯涛的名片上赫然可见,“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改变了中国书法传统,他们之后鲜有创新。”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在中国现有环境做风险投资商,冯涛也想创新,这注定了他将要沿着“之”字曲折攀缘。创办联创之前,冯涛就是业内小有名气的风险投资商。
1967年,冯涛出生于上海。高中就读于复旦附中。高中毕业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学习自控专业,只读了两年,1988年底就出国了。
出国以后冯涛在加拿大的阿尔伯特大学读硕士,后来在多伦多大学读博士。读了两年,也没毕业。冯涛学的是数学,读完了以后还是找不到工作,所以干脆自己创业,自己给自己找工作。
1993年冯涛和两个朋友一起收购了加拿大的一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是做矿业的,他们投资了一些有潜力的矿山,当时矿业很热。两年后IT业热起来,他们把公司转让给了一位投资家。1995年冯涛加入了加拿大最大的风险投资家——芬豪集团,担任集团的高级副总裁。
“对我事业影响最大的是艾芬豪的老板,叫罗伯特·伏瑞兰德。”艾芬豪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跨国公司,罗伯特是一位富有创意的人,冯涛说,许多创新的精神来自于他。
1996年初,王志东请到著名的投资银行罗伯逊·斯蒂文斯公司做当时四通利方的融资顾问,牵线人是冯涛的弟弟冯波。1997年,艾芬豪和华登一起投资了新浪,冯涛是新浪最早的海外董事。据说,那一次是中国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冯涛非常得意的是艾芬豪在新浪挣了5000万美金。
1998年7月,艾芬豪业务转移,冯涛离开公司,出来自己创业。期间做过广告公司、旅游公司,多多少少都能赚钱。
大概是这年9月的时候,严义埙找到冯涛,与他探讨在中国搞风险投资的可能,这就有了以后上海联创的故事。
上海联创有两个股东,一个是国家的科技基金,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经济基金委员会;另一个股东是上海联和投资公司,上海市政府属下的一家公司。两家股东共投资5000万人民币,各占50%股份。这是第一批国家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
联创的股东代表很开明,很多人在国外读过书,公司一开始就从社会上招聘人才。他们看中的是冯涛国际化投资运作的经历。而冯涛认为在中国做风险投资必须和熟悉中国国情的人一起做。他没有理由拒绝这次机会。1999年8月,在中环广场22层,联创正式成立,严义埙任董事长,冯涛任总裁。
时值网络时代高峰期,风险投资炙手可热。风险投资商看中了一个项目,将其重组、整合,通过公开上市,将拥有的私人股份转换成公共股权,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实现资本增值。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退出、并转入下一轮投资的最佳渠道。
然而2000年全球股市进入10年来表现最糟的年份:标志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一路猛跌,全年下挫39%。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全年下跌10%;纽约的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全年下跌6%,是20年来跌幅最大的一年。德国、法国、日本、韩国、香港等股市的表现也奇差无比。中国股市虽以30%的涨幅一枝独秀,但上市门槛奇高,一般创业企业很难达到标准。《公司法》规定投资人和创业者形成的法人股三年内不能全额流通,使风险投资很难退出。因此风险企业大多挤向上市门槛较低的二板市场。但由于各国股市、特别是二板市场的不景气等等因素,中国二板市场迟迟没有推出。
风险投资的获利主要来自于资金的高效运转,如果没有退出机制,资金无法运转,风险投资几乎没有获利的可能。
冯涛把联创比作一个婴儿,刚刚出生就面对行业的灾荒。“就像60年代初出生的人,刚好遇到自然灾害,连鸡蛋都没有吃过,但这样的小孩一旦长大,会非常实际,而且心存感激。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三年多的实践,冯涛发现美国的那一套在中国并不适用。什么样的风险投资才适于中国国情呢?“我们相信总有一条路能够到达目标!”冯涛语气坚决,但眉头不自觉地皱了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