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向阳,男,汉族,1963年3月生。双峰县永丰镇人,民主党派成员,中国电信双峰县分公司员工。期间曾任娄底公共频道记者,现兼双峰网编辑。
龚向阳业余从事摄影创作10余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函授大专毕业。现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娄底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双峰县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文联委员。

龚向阳人物介绍


龚向阳,男,汉族,1963年3月生,双峰县永丰镇人,民主党派成员,中国电信双峰县分公司员工。期 龚向阳
间曾任娄底公共频道记者,现兼双峰网编辑。
龚向阳业余从事摄影创作10余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函授大专毕业。现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娄底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双峰县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文联委员。

龚向阳个人履历


龚向阳在富厚堂
1986年开始摄影创作和纪实文学写作,先后共发表“慰安妇” 系列、流浪儿系列等社会纪实新闻近10万字,发表、展出摄影作品200多幅(次),其中《日暮催人归》获全省第10届摄影艺术展优秀奖;《老宅新月》获第全省第二届乐凯杯摄影比赛彩色组三等奖、《追日》先后获全省第11届摄影艺术展铜奖、全省邮电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一等奖、全市“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五一文化奖提名等20余个奖项;历时四年跟踪拍摄的纪实摄影组图《一位韩国慰安妇的最后岁月》先后在《南方周末》发表,并获文化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展”三等奖。
1995年12月被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吸收入会,1996年10月当选娄底地区摄影家协会理事,1997年5月以摄影家身份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99年9月担任娄底市国庆50周年美术、摄影、书法联展摄影类评委。
1998-2000年间主拍了《双峰风光》明信片、大型外宣画册《中国·娄底》双峰图片。2003年开始纪录片创作,2006年,纪录片提案《舞台》入围上海文广传媒纪实频道“真实中国·导演计划”。历时三年拍摄的纪录片《印马渡》,2007年9月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2007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年度优秀纪录片奖;10月在第50届德国莱比锡国际电影节“中国日”上映;与央视的《大国崛起》等三国五部影片同获2007(第九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人文类纪录片评委特别奖提名奖,12月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展映。2008年3月,《印马渡》被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收藏,5月,入选纽约第四届REEL CHINA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

龚向阳成就荣誉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政协委员,龚向阳还积极参政议政,多次参与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论文、报告和提案。2007年5月被县委统战部向市委统战部推荐为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
2008年4月,被省人事厅、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代表省人民政府授予二等功,以表彰他多年来在参政议政和文艺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龚向阳获奖情况


2008年5月,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向双峰电信员工龚向阳颁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省人事厅、农工省委授予的二等功证书,以表彰他多年来在参政议政和文艺创作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龚向阳是中国电信双峰分公司员工,业余从事摄影创作10余年,1997年5月以摄影家身份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现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娄底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双峰县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文联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龚向阳积极参政议政,多次参与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和提案。
在创作上,他先后获全国五一文化奖、省摄影展铜奖、市五个一工程奖等20余个奖项。2003年开始纪录片创作,2006年纪录片提案《舞台》入围上海文广传媒纪实频道“真实中国·导演计划”。拍摄历时3年的纪录片《印马渡》,2007年9月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2007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年度优秀纪录片奖;10月在第50届德国莱比锡国际电影节“中国日”上映;获2007(第九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人文类纪录片评委特别提名奖。 今年3月,《印马渡》被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收藏。《印马渡》这一系列的展映和获奖,标志着湖南的独立电影开始走上国际影坛。 [1] 
本次立功人员中,绝大多数是省内专家、教授,龚向阳是唯一的普通国企员工。

龚向阳作品摘选


印马渡(纪录片剧本)
2006年6月12日傍晚,《印马渡》的主人公、11岁的宋德义在替父亲摆渡时,不幸落水身亡,到今天已整整两年。现特发影片剧本,以志纪念。
《印马渡》剧照
——作者
犁头嘴渡口。镜头从荒草丛生的河岸,摇过空旷的河面,定在对岸破旧的厂房;渡口码头一棵小树旁,古老的渡船停泊在岸边;写有“民间渡船牌”字样的木牌旁,老渡工在吸烟;船舱内的生活陈设;过河人走下石阶,登上渡船;抱小孩的男子;摆渡的渡工;船桨在水中划动;蒿草丛前,渡船在行驶;渡船靠岸,过河人上下船;从钢索摇至行进的木渡船;鱼网作前景的河面,渡船在行驶;河边废弃的木渡船;剪报《童年的渡船》特写(以上画面处理成黑白影像及边缘虚化)。画面淡出。
旁白:小时候,父亲在郊外的酒厂上班,我经常去那里玩。工厂门前有一条大河,河边是一个叫犁头嘴的渡口,摆渡人是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妻,他们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儿子住在船上。后来,在一个初夏大雨后的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渡船和船上熟睡的一家三口吞没了。从此,这里便没有了渡船。那年,我10岁。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渡船就是一个家。
钢索、滑轮摇至河中红色的铁渡船。渡工宋竹初(以下简称“父亲”)在船上搓洗塑料桶里的衣服,他的儿子宋德义(以下简称“儿子”)坐在船舱门口的小桌旁写字;父亲站在船舷边弯腰在河水中漂洗衣服,儿子继续写字;父亲持蒿撑船,渡船靠岸,过河人上船(父子俩出场时分别打上字幕:“渡工宋竹初50岁”、“宋竹初之子 宋德义 9岁”)。
前景:写有“印马渡”字样的水泥路牌,远处的河面上,红渡船驶来。镜头推至路牌消失,路牌刚消失在画面外时,推出片名(用儿子拉绳驾船那条。片名字体用粗黑体,竖式)。画面淡出。
旁白:30年后的一个秋日,在犁头嘴的下游,我发现了又一个安在渡船上的家。只不过这个家只有两口人,是一对父子,儿子是一个半哑的弱智孩子。那只渡船也不是当年那种木船了,而是一只铁船。
这个渡口,名叫印马渡。
芦苇丛前,渡船在行驶。叠字幕:
2004年秋 湘中 测水
渡船靠岸,一男一女各挑着一担谷子上船,妇女放下担子,走到舱门口坐下;父亲在船头撑船离岸(前两条镜头转场时用半透明字体在屏幕右上角打出本章节标题,笫一条镜头末一秒、笫二条镜头前两秒,共保留三秒。下同。)。
儿子坐在舱门口朝船头喊:“爸爸,来呀…来呀…”妇女问:“你妈妈呢?你要妈妈不喽?光喊爸爸、爸爸。”儿子玩着手里的打火机,没有反应。妇女:“不要妈妈啊?”儿子小声应道:“嗯。”妇女:“到妈妈那里去玩下子嘛,看她有零食给你吃没有。”儿子无反应。妇女:“冒得啊?”
参考资料1.    获奖情况 

最近更新艺人资料

龚向阳个人资料

龚向阳经纪人信息

更多艺人

浏览本页PC版:https://www.yanyi8.com/mx/mx/GongXiangYang

欢迎来到演艺圈门户网(演艺吧,演艺圈)   

一、本站致力于提供演艺圈商机的宣传推广(如:新闻,明星经纪,灯光,舞台,演出设备,代言,剪彩,剧本,词典,艺人招聘等)

二、如果要注册会员,管理信息,发布信息等高级功能必须进入电脑版网页

三、如有侵权请发邮件给管理员 erqunnet@foxmail.com

四、免责声明:本站商机信息主要来源于会员发布,不保证信息完全真实可靠,如有商业行为,请自行辨别真假。最好线下交易并签订合同。

本站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全站合作链接(10分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