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民,1941年9月21日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教育部、人事部);2007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金振民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和地球深部物质性质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中文名:金振民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1年9月
毕业院校:北京地质学院
职    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出生地:浙江省温州市

金振民人物经历


1941年9月21日,金振民生于浙江省温州市
金振民1957-1960年,毕业于温州市勤俭中学(高中部)。
1960-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矿产二系,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探毕业。
1965-1974年,任湖北省第一地质大队,技术员,矿区技术负责。
1975-1976年,在武汉地质学校(任教)。
1976-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2000年,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院长。
1986-1988年,任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构造物理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0-1992年,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温高压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3-1994年。任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高温高压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8-1999年,任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高温高压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2-2005,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指挥部,副总地质师。

金振民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金振民金振民发现初始玄武质熔体不像静态实验那样只呈孤立状态赋存于橄榄石三连点位置,而且熔体还在应力驱动下沿橄榄石颗粒边界呈熔体薄膜分布,这种熔体分布形式会引起矿物边界湿润,连结力减弱,加速物质扩散和流动。建立超高压榴辉岩流变本构方程,为揭示大陆造山带深俯冲榴辉岩质板片拆沉机制提供约束。揭示呈对数正态分布的橄榄石位错稳态亚颗粒直径是计算上地幔流动应力大小的最佳显微构造参数,发现了代表不同流动应力值的两类位错亚颗粒构造。用天然地幔矿物做原始材料,模拟了中国西藏罗布沙铬铁矿床部分熔融的矿床成因。对大别—苏鲁地区超高压岩石和中国大陆科学钻孔岩心系统地开展了物性研究。

  • 科学研究成果&领域

1978年至2011年5月,由金振民院士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国家级(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有1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项。
1.在上地幔熔融动力学超高压榴辉岩流变本构方程建立,中国东部地幔岩石超显微构造和橄榄石矿物流变学高温高压实验方面,取得了被国内外同行认可的成果。其中上地幔橄榄岩动态部分熔融研究成果刊登在“Nature”杂志(1994),并获该杂志封面,被“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22种SCI杂志他人引用60次,使中国这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2.针对青藏高原巨厚地壳形成机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中国开展地壳深熔作用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阐明了高喜马拉雅二云母花岗岩和下地壳麻粒岩成因。
3.开展地幔成矿学实验研究。从高温高压实验角度证实西藏罗布沙和东部地区阿尔卑斯橄榄岩型铬铁矿形成的上地幔部分熔融观点。
4.苏鲁—大别山超高岩石研究和中国大陆科学钻工作。与德国Kiel大学H.Kern教授合作开展苏鲁—大别地区深部构造和岩石物理性质。作为国际大陆科探计划项目(ICDP)顾问组专家委员,直接参与中国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的国际论证工作。
科技成果奖励

时间
奖项名称

1984年----
地址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6年----
湖北省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7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8年----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资料来源:----

代表性论文
截至2017年5月,金振民发表论文141篇(包括“Nature”杂志论文2篇)。
1. Zhen-Min Jin, H.W.Green II, Zhou Yi. Melt topology in partially molten mantle peridotite during ductile deformation.Nature, 1994, 372, 164-167(获该期封面照片).
2. Zhang J. F, Green H.W, Bozhilov,Jin Z.M. Faulting induced by precipitation of water at grain boundaries in hot subducted oceanic crust.Nature, 2004, 428:633-636. (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3. Z.-M.Jin, J. Zhang, H.W. Green II, S. Jin. Eclogite Rheology: Implications for subducted lithosphere.Geology, 2001, 29(8): 667-670.
4. Z.M.Jin, H.W. Green II, R.S.Borch. Microstructures of olivine and stress in the upper mantle beneath Eastern China.Tectonophysics, 1989, 169, 23-50.
5. Z.M.Jin, Quan Bai, D.L. Kohlstedt. High-temperature creep of olivine crystals from four localities.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 1994,82: 55-64.
6. Jin Zhenmin, Zhang Junfeng, H.W.Green, Jin shuya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deep subducted oceanic lithosphere and their geodynamic implications.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2002, 45 (11) : 769-977.
7. Jin, Zhenmin, Ji, S-C, Jin shuyan.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olivine and seismic anisotropy in the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south-eastern China.Chinese J. Geophysics, 1994, 37 (3): 413-424.
8. Xiang-Wen Liu,Zhen-Min Jin, H.W.Green II. Clinoenstatite exsolution in diopsidic augite of Dabieshan: Garnet peridotite from depth of 300 km.American Mineralogist, 2007, 92: 546 -552. (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9. H. Kern,Z.M. Jin, Shan Gao et 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from the Sulu terrain, 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 for the seismic structure at the Donghai (CCSD) drilling site.Tectonophysics, 2002, 354, 315-330.
10. Q.Bai,Z.M. Jin, H.W.Green II.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heology of partially molten peridotite at the upper mantl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in:《Deformation-enhanced Fluid transport in the Earth’s crust and mantle》,Edited by M.B.Holness, 1997, Chapman &Hall, London,40-61.
11. S. Zhao,Z. Jin, J. Zhang, H. Xu, G. Xia and H. W. Green II, Does subducting lithosphere weaken as it enters the lower mantle?Geophys. Res. Lett.,2012, 39, DOI: 10.1029/2012GL051666. (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12. XU Haijun,JIN Zhenmin, Roger MASON, OU Xingong,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ultrahigh pressure eclogite: The role of retrogression,Tectonophysics, 2009, 475 (2) 279-290.(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13.Wu, Y., Y. Fei,Z. Jin, X. Liu, The Fate of subducted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An experimental stud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 282: 275-284. (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14.Yongfeng Wang, Junfeng Zhang, Zhenmin Jin, David L. Kohlstedt, Low oxygen fugacity dependency for the deformation of partially molten lherzolite,Tectonophysics, 2012, 580, 114-123. (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15.Lili Xu, Shenghua Mei, Nathaniel Dixon, Zhenmin Jin, Ayako M. Suzuki, David L. Kohlstedt, Effect of water 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garnet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3, 379,158-165. (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16.Yanfei Zhang, Yanbin Wang, Yao Wu, Craig R. Bina, Zhenmin Jinand Shuwen Dong, Phase transitions of harzburgite and buckled slab under eastern China,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2013, 30, DOI: 10.1002/ggge.20069. (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17.Chao Wang, Akira Yoneda, Masahiro Osako, Eiji Ito, Takashi Yoshino andZhenmin Ji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14, 119, 6277–6287. (第一作者为博士后)
18.Y. F. Zhang, Y. Wu, C. Wang,Z. M. Jinand H. Schertl, Experimental constraints on the genesis of Jadeite quartzite from Shuanghe, Dabie Mountain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terrane,Sci. China Earth Sci., 56, 1-13, 2013, doi: 10.1007/s11430-013-4763-6. (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19.金振民,金淑燕,高山,赵文霞.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形成深度局限于100-150km吗?—针状含钛铬磁铁矿的发现及动力学意义的思考.科学通报,1998,43(7):767-771.
20.金振民,欧新功,徐海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岩石弹性波速度:对地震深反射的约束.岩石学报,2004,20(1):81-96.
21.金振民,余日东,杨文采,欧新功.江苏东海县幔源橄榄岩包体及其深部构造意义.地质学报,2003,77(4):451-462.
22.金振民,Quan Bai, D.L. Kohlstedt,金淑燕.铬铁矿预富集和上地幔部分熔融关系的实验研究.地质论评,1996,42(5):424-429.
23.金振民,章军峰,刘祥文,王璐.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研究.现代地质,2007, 21(2):183-194.
24.刘强,金振民,章军锋. 1.5~3.0 GPa压力条件下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科学通报,2009, 54 (10), 1455-1464. (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

人才培养


  • 教学思想

金振民金振民院士常说,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育人是核心、是方向。面向21世纪,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关键问题。知识不等于素质,也不等于能力。正确的现代办学理念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能力的锻炼紧密结合起来。结合他多年来在国外进行高等教育调查的体会,金院士认为,中国的教育应当从偏重知识性教育,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创造性人才潜能的教育方向转变。因此,他经常与学生谈心,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诚信的职业道德观、奋发向上的事业心,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的团队协作精神,真正把“传道”、“授业”和“解惑”紧密结合起来。
金振民院士每年都坚持带学生到野外实习,且身教重于言教,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他时常告诫学生,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计算机、人造卫星和遥感等高新技术应用的今天,地质学家永远不能放弃野外地质现象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工作,因为大自然是获得地球科学新认识的源泉,是获得科学结论的基础。

  • 培养成果

截至2011年1月,金振民培养博士生16名,博士后1名。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8年----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全国模范教师----

2004年----
全国模范教师----

200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
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8年----
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

资料来源:----

金振民社会任职


1996-1999年,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科学顾问组委员。
2003-至今,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 委员。
1995-2003年,任国际地球内部物质物理化学性质委员会(IASPEI-IVCEI),委员。
2000-至今,任教育部岩石圈构造、深部工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0-至今,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2002-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0-2014年,任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3-至今,任科技部第四届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4-至今,任中国大洋发现计划(IOPDP)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最近更新艺人资料

金振民个人资料

金振民经纪人信息

更多艺人

浏览本页PC版:https://www.yanyi8.com/mx/mx/JinZhenMin

欢迎来到演艺圈门户网(演艺吧,演艺圈)   

一、本站致力于提供演艺圈商机的宣传推广(如:新闻,明星经纪,灯光,舞台,演出设备,代言,剪彩,剧本,词典,艺人招聘等)

二、如果要注册会员,管理信息,发布信息等高级功能必须进入电脑版网页

三、如有侵权请发邮件给管理员 erqunnet@foxmail.com

四、免责声明:本站商机信息主要来源于会员发布,不保证信息完全真实可靠,如有商业行为,请自行辨别真假。最好线下交易并签订合同。

本站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全站合作链接(10分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