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宏,祖籍山西,大学本科,主任播音员,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研究会理事,现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千秋史话》、《到西部去》、《国宝档案》栏目中担任主持人、编导、解说员。
基本信息
姓名:任志宏(播音指导,演播艺术家,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主持人、解说 )
节目照(20张)
性别:男
民族:汉
家乡:山西孝义
从业宗旨:只求品位,不求轰动。
个人简介
阅历丰富 业绩斐然
任志宏说自己是山西孝义市人,那里的语言环境其实没有河北好,但是他凭借对语言的热爱以及自己的悟性和勤奋终于事业成功。如今已经是主任播音员的他,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理事,已经在业界形成良好的口碑。而任志宏说自己能到中央电视台,还要感谢在地方电视台各种业务技能的掌握。他1971年—1981年是太原市青年歌舞剧团声乐演员。
表演照(13张)
1982年—1992年任山西电视台《山西新闻》主播。
1993年—1995年,在山西电视台二套黄河电视台担任省台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新闻杂志性栏目《志宏时间》的主持人和制片人,第一次实现省台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制。那时候到北京地方台一直不放他,但是他依然选择到北京打工,当时可以说是放弃了自己在家乡的一切,完全从头开始,他一直坚信自己可以在国家电视台找到自己的立脚点。成功终于偏爱他,自1997年至今,他在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一直担任《中国文艺》、《千秋史话》《国宝档案》等主要栏目的主持人、编导。
声音魅力塑造世界
有声语言是一门独特艺术,声音能穿透灵魂、感动心灵、启发智慧,声音可以塑造魅力独特的世界。
有人这样形容声音的表达作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他们的声音为依托,通过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和情绪的调成,或刚劲、激扬、气贯长虹、排山倒海;或温馨、柔美、曲折委婉、浸润心田,以情感再现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声音重塑艺术作品的人物形象,把听众带入作品创设的艺术境界,使听众心灵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高尚情操的净化。”任志宏就是中国电视播音主持中最有声音魅力的一员,他一直给自己定位在语言艺术工作者。
任志宏最感动人的一句话是,真情实感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生命,有声语言表达也是如此,他说:“一切丢失思想内涵的的语言表达都是难以打动人心的,是没有生命力的。语言艺术所表现的一切技巧和手段,需从稿件内容出发,是为稿件内容服务的,所以,思想性是获得丰富的有声语言色彩变幻的基础。你的语言表达不但要准确,还要丰富,由此才能打动自己,打动观众。”
任志宏解说的节目,题材内容多样,时间跨度巨大,曾有人比喻他是在“历史的车轮上奔跑”。任志宏把每一部纪录片都看成是一本展现在他面前的包罗万象的“大书”,而他在读懂它们的同时,更力图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准确、生动、鲜明地去表现它们,也为中国各个重大历史时刻留下了珍贵的声画纪录。
只求品格 不求轰动
任志宏在演说中多次提到这句话,看来这句话是他从业的座右铭和基本价值取向。
任志宏自有他见解:“提升自身文化内涵与品味,做好国际频道主持人关键保持健康、良好气质和声音形象极其重要,因为你荧屏上每一次出现决不代表你个人,而代表整个中华民族气质和品格”特别他《千秋史话》中庄重大方、具有思辩内涵主持风采,赢得海内外观众一致好评,并逐步培养了一批海内外固定观众群正如海外观众对他评价:“任志宏先生诸多节目主持和解说中那诗韵十足,富有磁性声音更为节目增加了中国文学之美感”每一期历史节目叙说中,他始终注意把握中华民族文化含蓄、质朴、一身正气准确定位,力避浮躁、拿捏“不求轰动,只求品位”他对自己主持定位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华文明他甘愿做一块“铺路石”,由此“不骄不躁”他,越来越受到海内外观众喜爱。
深厚根底 扎实积累
语言艺术的打造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磨练的过程,非朝夕所能实现,
任志宏
任志宏能大器晚成成为电视配音实力派还是依靠自身的深厚根底。他谈到对自己学播音影响最大的是谁,他说是从小看的影视剧的配音和电台老播音员。模仿他们的语言是自己的一大爱好,他语言模仿能力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程度,用他自己话讲:“儿时,我对语言学习差不多已到了痴迷地步,这些经典台词不但具有很强文学品位和人生哲理,同时也语言艺术表达、训练生动教材文学修养、吐字发音、气息控制、轻重格式等方面,对自己帮助很大,为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现我做解说可以驾轻就熟、信手掂来,准确地进入该片规定情景,并注入其情感和思想”。
纯正语言 推广责任
任志宏一直在给大家说明为何要使用和推广普通话,言谈中充满对推广纯正流畅语言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他为现在的语言环境对普通话的影响感到忧虑,倡导普通话的声音依然不是十分强大。他说随着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追求和提倡,普通话被很多主持人抛弃。一些地方方言节目的出现、港台腔的影响都让广播电视推广普通话遇到很大的挑战。
他呼吁从事影视教育的人士一定要有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以身作则,作推广普通话的模范。
任志宏
谈到现在有的年轻人的播音素质时候,他一针见血指出:声音太漂浮、基本功不扎实。他使用了一个很有概括力的词汇“心语”,声音表达一定要用真情实感传递思想感情。他还使用了另外一个词汇“心曲”,从业务层面上告诉大家配音艺术上的节奏、起伏、变化,轻声弱化的控制技巧。他反复说无论如何声音失去思想表达是没有生命力的。
谈到风格问题,他说风格是一个人最独特不可模仿的地方,每个声音都是你自己的表达、自己的结果,无法复制模仿。有声语言艺术与表演甚至曲艺都可以实现嫁接。以实现触类旁通。
职业生涯
1982年—1992年,山西电视台《山西新闻》主播。
1993年—1995年,在山西电视台二套黄河电视台担任省台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新闻杂志性栏目《志宏时间》的主持人和制片人,第一次实现省台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制。
1997年至今,中央电视台担任《中国文艺》、《千秋史话》栏目主持人;《探索发现》栏目特约解说;文学栏目《子午书简》朗读人之一。
2004年至今,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主持人、解说。
获奖经历
1992年,朗诵散文作品《婆娘们》获首届全国广播朗诵大赛专业组一等奖。
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评选金奖。
1998年,主持的《中国旅游》获中国“彩虹奖” 优秀栏目奖。在中央电视台担任解说的12集系列片《春节的故事》、纪录片《国交》(上、下部)、《十一世班禅》等,先后获得“中国彩虹奖”一等奖。
任志宏
1999年,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大庆之际,担任解说的央视重点献礼片——16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新中国》,先后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1999年优秀节目一等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评选一等奖、全国社教类系列片特别奖。
2000年,《新中国》解说,获第六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片最佳解说奖”单项奖。
2001年,担任解说的纪录片《祖屋》,获第34届美国国际电影电视节银屏奖银奖;同年,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之际,担任解说的央视重点献礼片——8集大型文献纪录片《使命》、20集文献系列片《歌声飘过80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特别奖;同年,担任解说的3集大型电视专题片《伟大的创造》,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2年,担任解说的4集大型系列片《军旅先锋》,获第十届全军优秀节目系列专题一等奖;同年,担任解说10集电视纪实片《人在单位》;同年,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担任解说的央视重点献礼片——10集大型理论电视专题片《走进新时代》、5集大型文献片《世纪宣言》等,均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3年,担任解说的央视6集文献纪录片《宋庆龄》获全国电视“金鹰奖一等奖”;担任解说的央视10集文化纪录片《江南》获全国“星光奖一等奖”;同年,担任解说的央视20集大型电视艺术专题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4年,参与《名家朗诵——聆听经典:“叶圣陶散文”、“欧阳修诗词”作品欣赏》cd的出版演播;担任解说电影纪录片《百年毓秀》、《千秋三峡》;10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先念》、6集《陈嘉庚》等。
2007年获全国“最具人文气质解说奖”。
2008年获“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称号。
2010年《国宝档案》获广电总局全国十大优秀栏目称号;
2011年《国宝档案》列为CCTV三十个品牌栏目之一。
近年来,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中担任解说的大量纪录片作品,如:《解放战争》、《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档案》、《极地跨越》、《走进非洲》、《撼天记》、《北洋水师》、《庚子国变》、《徽洲》、《江南》、《河之南》、《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中国史话》、《考古中国》、《中国远征军》、《紫禁城》、《中华武功》、《丧钟为谁而鸣》、《战俘存亡录》、《国家宝藏》、《世纪战争》、《秘境追踪》、《一个时代的侧影》,主持并解说时长为六小时的大型特别节目《辛亥革命》等,均受到观众的好评。
主持风格
对于许多观众来讲,最初认识任志宏并不是他的荧屏形象,而是他那极具磁性又赋有感染力的声音,如大型电视纪录片《春风夏雨四十年》、《新中国》、《中国大西北》、《张闻天》、《中国特区》、《伟大的创造》、《五当山》、《春节的故事》、《交响》、《十一世班禅》、《使命》、《军旅先锋》、《歌声飘过80年》等不同风格的解说。其实,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千秋史话》、《到西部去》这两个栏目中就有他的主持身影,这是两挡内容不同、文化品位较高的栏目,很耐看。作为服务于海外华人观众的国际频道,任志宏自有他的见解:“提升自身文化内涵与品味,是做好国际频道主持人的关键。保持健康、良好的气质和声音形象极其重要,因为你在荧屏上的每一次出现决不代表你个人,而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气质和品格。”特别是他在《千秋史话》中庄重大方、具有思辩内涵的主持风采,赢得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并逐步培养了一批海内外固定的观众群。正如海外观众对他的评价:“任志宏先生在诸多节目的主持和解说中那诗韵十足,富有磁性的声音更为节目增加了中国文学之美感。”在每一期历史节目的叙说中,他始终注意把握中华民族文化含蓄、质朴、一身正气的准确定位,力避浮躁、拿捏。“不求轰动,只求品位”是他对自己的主持定位。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华文明他甘愿做一块“铺路石”,由此“不骄不躁”的他,越来越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喜爱。
其实,任志宏的主持人形象早在山西早已家喻户晓,特别是后来的一档新闻杂志栏目《志宏时间》问世后,他更是被老百姓所接受。他凭借自己多年的积累和实力担当起该栏目的策划、制片人、主持人,由此使他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对大众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更加深切的感受,至今他都忘不了那些为解救被拐卖妇女几天都不合眼的干警;忘不了贫困山区的民办教师和他的学生们在昏暗的窑洞里上课的情景;忘不了环卫工人常常被人误解遭到辱骂的场面;忘不了因丢失孩子而痛不欲生前来求助的家长;忘不了蒙受冤屈的百姓守候在电视台门口的情景……,真是太多太多的忘不了啊!正是这些情节,促使他在电台录制长篇小说连播《天网》时,往往都是哽咽不止、泪流满面。是的,只有自己感动才能感动别人。他就是这样怀揣着一片炽热的真诚和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去。正是有了如此真切的情感经历与人生感悟,他才多次受邀在大专院校的讲坛上演讲,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以及他那富有磁性声音魅力的语言表达,感染着无数莘莘学子;他演播的散文《婆娘们》才获得首届全国广播朗诵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他将《志宏时间》其中的一期拿去参加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的角逐,才最终获得“金话筒”金奖。同时,他还在不同的文学报刊上创作发表了近百篇诗歌、杂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