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词目


天桥(1张)拼音: tiān qiáo
基本解释
1. [platform bridge]∶火车站里为了旅客横过铁路而在铁路上空架设的桥
2. [overpass;overbridge]∶路口或交通繁忙路线的上跨桥
3. [overline bridge]∶一种高而窄,形状略像独木桥,两端有梯子的体育运动设备
4. [monkey bridge]∶甲板上或机舱中,高悬的狭窄通道
5. [Sky Bridge]∶地名。在我国北京市天坛附近

详细解释


1. 古代军队攻城用的桥形木架。
宋 洪迈 《容斋五笔·李彦仙守陕》:﹝ 金 兵﹞昼夜进攻,鹅车、天桥、火车、冲车丛进。《宋史·陈规传》:李横 围城,造天桥,填壕,鼓噪临城。
2. 火车站里为便利旅客横过铁路而架设的跨越站台间轨道的桥。亦指都市热闹街区为了便于行人穿越马路而在马路上空架设的桥。
郁达夫 《蜃楼》:随着了许多小商人、闲惰阶级的妇女男子下了车,走下天桥。
3. 一种体育运动设备,高而窄,形状略象独木桥,两端有梯子。

  城市中的天桥


4. 地名。在 北京市 永定门 内。
清 末逐渐形成为民间艺人集中演出的地区。
5. 指王良五星。因其形如天上之桥,故名。
《晋书·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亦曰梁,为天桥。

北京天桥


原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桥”。
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这就是天桥一名的由来。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起来,除了皇上老儿其他人等不许通过,一般官民只能走两侧的木桥。桥下原有的河道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龙须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就将天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天桥的桥址不复存在。”
北京平民游艺场所聚集地和商品市场,内有众多曲艺演出场所。位于前门外南纬路以北、永安路与曙光路西端以南、东经路以东、天坛西坛根以西广大地区。元、明两代及清前叶,为一片水乡、沼泽,中有一建于元代的汉白玉单孔桥(位于今天桥南大街北口十字路口处),是明清帝王祭天时的必经之路,故名“天桥”,附近地区亦因此得名。
天桥艺人

北京天桥(15张)天桥儿在北京一直是艺人的代名词。 天桥是许多民间艺术的发祥地。艺人在天桥卖艺,通常是露天设场,习称"撂地"。相继在这里学艺、卖艺、传艺和生活的民间艺人达五、六百人,可分为杂耍艺人和说唱艺人两大类,杂耍包括杂技、武术等项目,说唱包括戏剧、曲艺等项目。最著名的有"天桥八大怪",因身怀绝技和言行怪异而得名。"八大怪"在不同时期各有所指,按时间先后,早期为穷不怕、醋溺高、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孙丑子、鼻嗡子、常傻子8人,活动于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中期有耍蛤蟆的老头、老云里飞、花狗熊、耍金钟的、傻王、百鸟张、志真和尚、程傻子8人,活动于民国初年;晚期有小云里飞、大金牙、焦德海、大兵黄、沈三、蹭油的崔巴儿、曹麻子、赛活驴8人,活动于20世纪30~40年代。名演员如京剧女须生孟小冬、李桂芬,"坤伶三杰"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芬,久在天乐戏院演出的张宝华、梁益鸣及新凤霞(评剧)、侯宝林(相声)、宝善林(摔跤)等,都曾在天桥演出。

天桥来源

始建时间


元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正式将国号改为“大元”,至元九年(1272年)正式将都城命名为“大都”。
“岁在丁卯,以正月丁未之吉,始城大都”。
至元四年(1267年)正月开始破土动工。大都城的设计是按照我国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中所记“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而设计的。《元史·地理志》载:大都“城方六十里,十一门”。城为南北长的矩形状,它的南墙在今西长安街偏南,北墙在今德胜门外土城遗址一线。现在的小月河就是在原大都北护城河旧迹的河道上疏通修成的。城周实测长二万八千六百米。不仅如此,按照中国古代建设都城的规则,除左祖右社外,都城的四郊还要建立祭天、地、日、月的四个坛。天坛在南郊,地坛在北郊,日坛在东郊,月坛在西郊。“古者祈天于圜丘,祭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地;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此古之制也。”(《日下旧闻》卷十六,“城市”七,南城上。)“世祖中统十二年,于丽正门东南七里建祭台,设昊天上帝、皇地祗位,自是国有大典礼皆即南郊告谢。成宗即位,始为坛于都城南七里。自世祖混一六合,至文宗,凡七世,而南郊亲祀之礼始克举焉。”(《元史·祭祀志》)按元史记载,元之郊坛在丽正门东南七里,其地当在今永定门外。也就是说,元帝建坛郊祀之处,当在今天的天桥地区之南。
今天的天桥正是元代帝王郊祭必经过的地方。“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夏四月壬寅,始为坛于城南七里。甲辰,遣司徒兀都带率百官为大行皇帝请谥南郊,为告天请谥之始。大德六年春三月庚戌,合祭昊天上帝、皇地祗,五方帝于南郊,遣左丞相哈喇孙摄事,为摄祀天地之始。”(《元史·志六》)
据史料记载,天桥地区在元、明及清前期是一片水域沼泽地带。清人震钧在其著作《天咫偶闻》中说:“先农坛之西,野水弥漫,荻花萧瑟。四时一致,如在江湖,过之者辄生遐思。”(第157页)“野凫潭,在先农坛西。积水弥然,与东城鱼藻池等。其北为龙泉寺,又称龙树院。有龙爪槐一株,院以此名,久枯,僧人补种一小株。”(第158页)“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庵,至今基下俱有泉脉。由三里河绕出慈源寺、八里庄、五箕花园一带,直抵张家湾、烟墩港,地势低下,故道俱存,冬夏水脉不竭。现今天坛北芦苇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吴长元《宸垣识略》第165-166页)“野凫潭在祈谷潭西北,积水十余顷,四时不竭,每旦有野凫游泳其间,因名之。查慎行诗:潭潭积潦浸城隈,不长菰蒲长水菭。我梦江湖归未得,野凫何事却飞来?”(吴长元《宸垣识略》第209页)
震钧、吴长元所记的天桥一带野水沼泽乃是清代的情形,可以想见在元、明时期,此地的水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东西相连的茫茫水势,恰恰横穿了帝都的中轴线,不仅妨碍了庶民的南北通行,而且阻隔了封建帝王赴南郊祭天之坛的道路,故此修建一座石桥,为天子祭天必过之桥,故名之曰“天桥”。
公元1368年9月12日,明军攻入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明军攻占元大都后,将城垣和大多数宫殿拆毁。明迁都北京后在元大都的废墟上,重新营建北京城。为了防御北逃的元蒙势力的南侵,拆掉北城垣,向南移五里,另筑新的北城垣。新北城垣西段从新开道街北端起,穿过昔日积水潭最狭窄的地方,转向西南,到安民厂西北角止,成一斜角,把积水潭的西端一部分隔在城外。北城墙东西长一千八百九十丈,高三丈五尺五,宽五丈,是明代北京城的北界。北城墙上仍然只设两门,重新命名,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
东西城是在元代旧土墙的基础上用砖包砌。东城垣长一千七百八十六丈九尺三寸,西城垣长一千五百六十四丈三尺二寸,高均为三丈有余,上宽五丈。南城垣是将原大都土垣向南移二华里多(一说向南移一华里许),长一千二百九十五丈九尺三寸,高三丈五尺,上宽二丈,也用砖包砌。城周长四十华里,四面共设九门。南面三门:正南为正阳门(元丽正门以南),东为崇文门(元文明门以南),西为宣武门(元顺城门以南)。东面二门:由北往南依次是东直门(即元代崇仁门)、朝阳门(即元代齐化门)。西面二门:由北向南依次为西直门(即元代和义门),阜成门(即元代平则门)。
明嘉靖年间,又增修了环抱南郊的外城,后人将早先修筑的城称为内城。所以修筑外城之后,原来处于元大都的天桥地区就被包在城里了。
原计划外城要包围内城四周,周长一百二十多里。因政府当时财力不支,人力不足而减修,只修了环抱南郊,包括东南角和西南角的外城,全长二十八里。外城南墙长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四寸,东墙长一千零八十五丈一尺,西墙长一千零九十三丈二尺。城墙高二丈,垛口四尺,基厚二丈,顶收一丈四尺。外城共八门:南面三门:正中为永定门,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东面一门为广渠门。东北隅一门为东便门。西面一门为广安门,西北隅一门为西便门。整个城市呈现出一个“凸”字形的轮廓。
明代的北京城是四重城,由内到外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自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闰七月,下诏营建北京宫殿城池,到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宫阙告成,前后延续达十五年之久。
在修建北京城的同时,还在南郊兴建了天坛和山川坛(先农坛)。天坛和山川坛的建成,使得从正阳门向南有一条笔直大道穿过东西并列的天坛和山川坛之间,天桥即成为南北交通要道。
早在元代,天桥一带就已成为文人雅士、迁客骚人游玩赏观的地方,这里是大都城南郊外,地僻人稀,但处处野水汪然碧绿,垂柳丝丝摇曳,宛如江南水乡。夏秋之时,每有画舫游人或饮酒赋诗,或品茗赏荷,其站立船头四处观望,临风而立,其意气洋洋,足见各尽其乐。元人所写的《天桥词》中,描绘了当时的天桥景象。
可以肯定,天桥历元、明、清,直至民国年间,数百年来,经过无数次修葺加固,已不会是当初的风貌。天桥一带各朝代也是有变化的。明代,南城因地势洼下而多处积水成塘,水塘多了就顺明沟流入护城河。虎坊桥南部清代叫下洼子的水塘就是这样一个水塘。水塘的水从先农坛北墙外明沟向东流,后在天坛北墙外汇入金鱼池,再由金鱼池向东流,在天坛东北角折向南,注入南护城河,龙须沟就是这条排水沟。下洼子的西南方尚有大、小川淀,所以说天桥地区当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

地理位置


我们知道,正阳门外是条通天大道,为通行方便,在大道与排水沟交叉处修建了一座石桥。有皇上的时候,每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及孟夏,皇帝和大臣们要到天体祭天、祈谷、祈雨,大队人马从此经过,因是天子祭天必经之桥,故名之曰天桥。
天桥的准确位置,在今天的天体路西口、天桥南大街北口、前门大街南口的四条交通要道的汇合处。天桥南大街即天桥大街,因在当年的石桥之南,所以叫天桥南大街。
据有关方面的资料记载,桥长约8米,宽约5米,石桥有三梁四栏,汉白玉雕成,东西两侧各5根栏柱,柱顶雕成莲花骨朵形,桥孔券洞上中心部位各雕有螭头(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以镇水。桥面用石板铺就,石板纵横相接处嵌有 形铁锭以连接石板,起加固作用。石桥两边各搭一木板平桥,中间的石桥只有皇帝可以走,其他人走木桥。中间的石桥平时用木栏封挡着,不许闲杂人等靠近。
据崔金生《“天桥”的桥》文中说:
“因为石桥位于前门与永定门之间,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去天坛祭天途经的御道。御道上的这座桥,供皇上使用,皇帝又称天子,因此人们称作天桥,也俗称龙鼻子,因称前门为龙头,桥两边的河沟为龙须沟。
据老人讲,当年站在桥北往南看,看不见永定门,在桥南往北看不见前门,前门楼子九丈九,是当时最高的建筑,可见石桥的高大雄伟。
据记载,远在元朝后期,桥附近就出现了饮食业和经营旧货的市场,明朝后期逐渐成为热闹的场所。清封建王朝和民初每逢杀了犯人后,将人头挂在桥头的杆子上来示众。据老人讲,被杀的犯人中,如有阔人,镶有金牙,晚间就有穷汉爬在杆上,用手伸在人口中,掰去金牙,以取黄金。”

历史追溯


天桥的消失已有些年头儿了。《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中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就将天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天桥的桥址不复存在,而天桥作为一个地名,一直保留下来。”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天桥图志》一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局限于天桥南大街的一条街道。因为老北京天桥地区并不限于此,它应该向街道两侧再延伸一部分。西边延伸到南北纬路、香厂路、北京友谊医院、永安路、先农坛东坛根儿、北坛根儿一带。今天的永安路东段过去是天桥的西龙须沟所在地,清末民初时称“西沟旁”,后来西龙须沟改为暗沟,上面形成大街。旧时天桥的鸟市、茶馆、小饭铺分布南北两侧。东边延伸到今崇文区的山涧口、金鱼池、精忠庙、东晓市、红桥往南的龙须沟、药王庙也应是老天桥的范围。天桥地区的北界是以珠市口东西大街为界限的。南界到外城的护城河。

天桥发展

天桥兴起


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天坛的西坛根、北坛根与先农坛的东坛根、北坛根涌现一批流动摊贩,由于朝廷不向他们征收捐税,促进了这一地区商业及游艺业的发展,遂有各门艺人在此辟地献艺,各类曲艺演出场所伴随茶肆、酒楼、饭馆、商摊、武术杂技场地蜂拥而起,成为北京人欣赏民间技艺及曲艺艺术的一个集中场地。
光绪年间(1875—1908)京汉铁路建成,设车站于永定门外,往来客商必经天桥,自此,天桥更加繁荣,先后开辟了公平市场、三角市场、西市场、东市场、先农市场、城南市场、惠元商场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天桥调查》一文(见一九三○年二月十四日《北平日报》)对当时天桥的概况作了介绍:“占地二十亩。共有各行各业的店铺和摊贩七百七十三户,其中正式领有牌照者三百三十四户,计……大小戏园九个,坤书馆七个。临时设摊四百三十九户,计……游艺杂技摊六十二个。”

天桥解体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天桥市场范围日逐缩小,至四十年代末,只剩下三角市场、公平市场、西市场、东市场几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天桥进行了治理,填平了龙须沟,修筑了马路,翻建、新建了一批剧院、影院及医院、博物馆,组织曲艺、杂技等艺人成立了国营、集体的文艺团体,天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957年,天桥广为活跃的各类演出大部分停歇。

天桥现今


天桥剧场
天桥的商业、饮食业都按行业归口管理,继续营业。估衣行、旧货行归入信托业,设立了信托商店。卖小吃的摊商有的组织了联营,有的归业于小吃店、饭馆。而曲艺、杂技、武术等艺人,有的组织到小剧场联合演出,有的参加了说唱曲艺、杂技的团体,成为国营或集体的文艺工作者。
原来摆地摊镶牙的、看病的、卖药者也有的进了医院工作。原城南游艺园旧址建起了友谊医院。在菜市、粮食市的地方,建起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桥的西南面,建起了可供现代歌舞演出的天桥剧场。至此,旧天桥的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

场所分类


天桥的曲艺场所,主要集中在位于西南的公平市场、三角市场一带。据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的统计,各类曲艺演出场地有二十余处。
天桥的曲艺演出,最初仅为明地,“画锅”、撂地、大棚三种类型齐全。清代末叶,福海居书茶馆建立,一些技艺高超的说书艺人始入室演出。不久,一批书茶馆及落子馆、大鼓书馆相继建成,与明地一起,为曲艺艺人提供着献艺谋生的场地。

  北京天桥的琴书表演

清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地处天桥的室内曲艺场所有:福海居、五斗居、同合轩、同乐轩、海顺轩、西华轩、雅园、六合茶楼、长美轩、劈柴陈等书茶馆,合意轩、楼外楼、天外天、藕香榭、德意轩、水心花亭、春园、德昌茶社、二友轩、环翠轩、绿香园等坤书馆,爽心园、春华园、天华园等杂耍园子。

著名艺人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在天桥献艺的有:相声艺人“穷不怕”(朱绍文)、韩麻子、“沙字颜”(一说“粉字颜”)、小范(范瑞亭)、“人人乐”(陈青山)等;单弦牌子曲艺人“随缘乐”(司瑞轩)等;评书艺人黄诚志(说《彭公案》)、张泰然(说《济公传》)、潘青山、“猴儿安”(安太和)、恒永通、“老云里飞”(白庆林)(以上四人皆说《西游记》)、王一魁(说《五虎平西》)等;莲花落艺人“抓髻赵”(赵星垣)、“徐狗子”(徐维亭)、“奎第老”等;时调小曲艺人“醋溺膏”、“盆秃子”等。
活跃于清末民初的艺人有:相声艺人恩绪、数来宝艺人小海,竹板书艺人贾宝山,西河大鼓艺人史振林,单弦牌子曲艺人全月如、曾永元、“随缘时话”(李燕宾)、德寿山、桂兰友、曾振庭、群信臣等;评书艺人单长德、张智兰、(以上二人皆说《聊斋》)、双厚坪(说《水浒》、《隋唐》)、哈辅源、吴辅庭(二人皆说《永庆升平》)、王致廉、王杰魁(二人皆说《包公案》)、田岚云(说《明英烈》、《东汉》)、杨云清(说《水浒》)、群福庆(说《施公案》)等。
民国初年到二十年代初经常在天桥演出的有:相声艺人“万人迷”(李德钖)、“张麻子”(张德泉)、焦德海、刘德智、于俊波、高德光、高德明、高德亮、郭启儒、“瞪眼玉子”(玉德龙)等;双簧艺人“大狗熊”(孙宝才)、锡阔亭、巩成利等;数来宝艺人“曹麻子”(曹德奎),拉大片艺人“大金牙”(焦金池),竹板艺人张顺明,西河大鼓艺人田福玉、张明和等;评书艺人张虚白(说《封神榜》)、小王一魁(说《盗马金枪传》);以及就演于坤书馆的冯凤喜、于瑞凤、良小楼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演出于天桥的艺人有:相声艺人张寿臣、白玉亭、“汤瞎子”(汤金城)等;竹板书艺人王德胜、关顺鹏、关顺贵等;西河大鼓艺人马连登、“大娘儿们”、王云起、焦秀兰、焦秀云等;滑稽大鼓艺人“老倭瓜”(崔子明),山东大鼓艺人李雪芳、李艳芳、李艳楼、段大桂、于宝林、刘大贵等;河南坠子艺人卢永爱、“大老黑”(任永泰)、姚俊英、周玉

  百年前北京天桥老艺人

花、赵金兰、赵勤堂、董桂芝、宗玉兰等;梅花大鼓艺人金万昌,评书艺人品正三(说《隋唐》)、高豫祝(说《东汉》)、连阔如(说《西汉》、《东汉》)、陶湘九(说《雍正剑侠图》)、赵豪然(说《清宫秘史》)、陈荣启(说《精忠传》)、陈士和(说《聊斋》)、马华鑫(说《济公传》)、郭品尧(说《粉妆楼》)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献艺于天桥的有:相声艺人侯宝林、罗荣寿等;单弦牌子曲艺人曹宝禄等;铁片大鼓艺人王佩臣、郭筱霞等;数来宝艺人高凤山、拉大片艺人“小金牙”(罗沛霖),竹板书艺人宋相臣,西河大鼓艺人王艳芳、蔡金波、刘田利、金福琴、彭素海、郝林集,北京琴书艺人关学曾,梅花大鼓艺人花莲宝,滑稽大鼓艺人“架冬瓜”(叶德霖),京韵大鼓艺人方红宝、孙书筠等;莲花落艺人关德俊、关金凤、全凤池等,河南坠子艺人马忠翠、李雪芳等,评书艺人陈荫荣(说《隋唐》)、李鑫荃(说《雍正剑侠图》)等。

山西天桥


山西绵山天桥风景区
在 2600 年前,介之推来绵山隐居时,有一日来到这里,只见崖间祥云缭绕,有一位白发老人在守护炉丹,旁有一条白龙盘在断崖处。介之推便攀登上去,想看个究竟,但白龙早无踪影。原来此处是太上老君的炼丹处,那条白龙是他的护法神龙。不知何时卧龙之处出现了一条天险栈道。人们认为那是神龙所化的。后赵皇帝石勒在此崖依险扎寨时,曾居险而守,屡败敌军。天桥年久失修,1998年三佳公司在原址扩建,形成现在局面。

  山西绵山天桥风景区


太行山大峡谷中天桥
太行山大峡谷中独特的景观之一,位于猫嵝之南,英英山峰顶。是迄今我国北方发现的最大的天然石拱桥。天桥飞跨于南北两座危崖 之间,跨度50米,高200米,宽5米,厚度8米以上,呈天然石拱桥状。远远望去颇似一座巨大的山门洞开。其形状、构造与古今中外人造砖石拱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乃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世间奇观。据专家考证,天桥墩的形成纯属地壳运动,岩石断裂及长时间的水流冲涮,切割而成。虽说天桥形成时间无从考证,但从其历尽沧桑,经过无数次地震运动和长期的自然风化,仍安然无恙,傲然于世的现实,说明大自然设造的坚固异常。大自然的这一杰作,为我们后人的桥梁设计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和启迪。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结晶。

山东天桥


山东省济南市有一个区叫做天桥区:
天桥区----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市区北部,地跨黄河两岸,面积249平方公里,人口47.2万。始建于1911年的天桥,横跨津浦、胶济两条铁路线,连接市区南北,气势雄伟,是泉城济南的一大景观,天桥区由此而得名。
天桥区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晚商古墓群、春秋名医扁鹊墓、唐朝开国名将秦琼故居、元代大散曲家张养浩墓、济南著名景观“齐烟九点”中的凤凰山、标山、北马鞍山、黄抬山、粟山、药山、鹊山以及由24处泉池组成的五龙潭公园、依森林秀蔚的金牛山而建的济南动物园等皆在本区内。
天桥区地理位置优越。区内有济南火车站、济南长途汽车站两大交通枢纽和国际集装箱陆路口岸;有北园大街、堤口路等21条交通干线;距济南国际机场仅25公里,交通极为方便。
天桥区是济南市的工业密集区,辖区内有工业企业800余家,有汽车制造,纺织、造纸、食品、包装等工业;第三产业持续繁荣,有50余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以清河商贸区为中心的北园大街,以成为济南市最繁华的第三产业城;农业以种植小麦、水稻、蔬菜等作物为主,有耕地8000多公顷。
天桥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烟控区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到36%,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现代天桥


现代各式各样的天桥(17张)天桥,作为现代都市的象征,迫于交通的压力,我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它了,你发现过它们的美丽么?
瑾尚天桥
新一代的淘宝之家 瑾尚公司于2010年9月成立,开发过多个平台,经营2家,一家为瑾尚买卖之家,刷实物,天桥刷虚拟
安全高效 高速 一键搞定 想创业 去淘宝 网店没信誉 商品没人要 要信誉 来天桥 一月皇冠不嫌少

同名话剧

话剧简介


音乐剧《天桥》是由北京歌剧舞剧院最新推出的一部原创的、北京题材的、当代的优秀舞台剧目。该剧由旷达编剧,田沁鑫导演,廖勇作曲,同时汇聚了一批国内优秀的主创团队协同打造。
该剧借一个以天桥为背景,爱情与梦想在交织碰撞中注定走向未来的故事,是想以音乐剧《天桥》的现代眼光和审美,将这个梦复原到舞台上,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天桥曾真实存在于历史中。晚清,天桥曾是风月无边的文化娱乐区,是年轻人休闲娱乐的乐园。其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对人们的吸引力,可用发着光并有魔幻色彩的水晶球予以比拟而不为过。导演田沁鑫介绍道:“很多人觉得南城是贫民聚集区,那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旧模样,其实在清朝盛世年间,天桥是京城百姓的休闲娱乐乐园,是北京演艺中心。” [1]
该剧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将属于梦幻之城天桥的璀璨,精准复原。音乐方面,不仅是歌剧戏剧化,舞剧歌唱化,或是话剧加唱、完全中国戏曲、民歌的音乐,并借鉴欧美音乐剧的气质,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音乐中。
该剧受众群覆盖老中青三代人,因其情节的连贯性,故事的完整性,叙事结构、气氛、音乐旋律等自然随和,以及给当代年轻人带来冲击和精神愉悦。《天桥》向着国外常演不衰的《猫》、《歌剧魅影》等目标迈进,成为外国人或外地人来京后,借以了解中国文化、京味文化的剧目之一。

剧情简介


该剧讲述一个有着舞台剧梦想的"燕舞台"老板林鹏飞,想通过自己和妻子金环的系列创新,让"燕舞台"在天桥鹤立鸡群,在竞争中成为业界翘楚。但是,困境连绵,理想曲折。苦闷中,他另寻新欢,并误入歧途吸上了鸦片。机缘巧合,常逛天桥的报馆记者、少爷袁培文遇到金环并默默爱上了她,却又无法带着她离开林鹏飞。一场场爱恨情仇的痛苦纠葛在几个年轻人之间展开。他们各自将深爱埋藏心中,愿为爱人做出牺牲。
恰逢时代风云际会,伴随辛亥革命的爆发,新思潮开始冲击这些年轻人。他们的梦想与追求,随着新时代大幕的开启而出现解决的可能。

导演介绍


音乐剧《天桥》的导演为国家话剧院实力派导演田沁鑫。她是一位对新东方主义题材和世界名著能进行现代化演绎的优秀导演,有着最擅长的舞台抒发,可以全新探索。她的戏剧作品,如:话剧《生死场》、《赵氏孤儿》、《狂飙》、《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风华绝代》,昆曲《1699·桃花扇》等,都是将东方古典美学以当代艺术观念的方式呈现舞台,并敏锐捕捉现当代的社会话题,强调肢体表达和诗化语言融合的表演,讲究复杂的时空结构,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令这些剧目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对国际戏剧领域亦有深远影响。近些年,田沁鑫导演在华语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地赢取了广泛声誉,她已成为亚洲当代最具实力与影响力的导演。
2009年,田沁鑫首次尝试执导音乐剧《白头叶猴》,夺得第七届广西剧展桂花金奖。2010年,田沁鑫第二次执导音乐剧《电影之歌(2010版)》,向中国电影人致敬!该剧首演于台湾,被电影导演李行、侯孝贤、王童、朱延平等誉为最具视听震撼的舞台音乐剧。时隔两年再做音乐剧,田沁鑫坚定她与北歌一起,一定能将《天桥》打造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新标准。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12.11.14 - 2012.11.16
演出地点:[北京] 天桥剧场[2]

黄山景点

简介


在天都峰上。自天都峰脚,沿“天梯”向上攀登三里,道右有一石壁耸立,形若屏风,上刻“天上玉屏”四字。前有一巨石,横架于两山之间,成为天然石桥,形似彩虹飞跨。若白云翻滚桥下,游人登此桥,更有如临仙境之感,故名“天桥”。立此处,可看到耕云峰顶的“犁尖”闪动,亦可看到北面的“羊子过江”、“仙人飘海”等奇景。相传桥乃神仙所设,仙子们乘云而来,经此桥上天都峰聚会。一次,有位仙人应邀屈天都赴宴,行至桥上,只见金波雪痕,浩气临空,千峰万壑,悠惚变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将赴宴忘得一干二净。宴会结束,众仙打道回府,路过天桥时,见他仍呆立桥上,于是都笑他是个“望海迷”。足见此处还是观云海的理想之地。

  黄山风景区天桥景点

门票


此景点门票包含在黄山风景区景点大门票内

最近更新艺人资料

天桥个人资料

天桥经纪人信息

更多艺人

浏览本页PC版:https://www.yanyi8.com/mx/mx/TianQiao/

欢迎来到演艺圈门户网(演艺吧,演艺圈)   

一、本站致力于提供演艺圈商机的宣传推广(如:新闻,明星经纪,灯光,舞台,演出设备,代言,剪彩,剧本,词典,艺人招聘等)

二、如果要注册会员,管理信息,发布信息等高级功能必须进入电脑版网页

三、如有侵权请发邮件给管理员 erqunnet@foxmail.com

四、免责声明:本站商机信息主要来源于会员发布,不保证信息完全真实可靠,如有商业行为,请自行辨别真假。最好线下交易并签订合同。

本站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全站合作链接(10分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