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男,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辽宁岫岩,中国内地作家、编剧。1978年,他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致女儿书》、《我的千岁寒》、《王朔文集》等。
人物关系
有错误113653已反馈
纠错
关闭纠错
王朔早年经历
1958年王朔出生于南京,祖籍辽宁岫岩。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
1965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仓门小学。
1972年就读于北京164中学,期间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1975年借读于太原5中。
1976年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四五"事件,由于他人诬陷,被关押了三个月。同年夏天他从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毕业(但事实上在高中时并没怎么上过课)。
王朔军旅生涯
王朔参加活动照片
1977年参加解放军海军,年底在山东即墨新兵训练,兵种为操舵兵。在部队中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新兵训练三个月后,因偶然的机会,王朔被送到青岛,入部队医院学习卫生员技术,学习半年后,作为卫生员上一条海军消磁船工作。
1978年海军整编,王朔改到一个部队仓库当卫生员,在仓库工作时王朔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等待》——发表在《解放军文艺》第11期上。
1980年他在解放军文艺社工作了几个月,之后从部队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
王朔从商经历
1983年从医药公司辞职,尝试经商,但并不太成功。
1983年辞职靠写作为生。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等作品中。 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
王朔写作经历
《我的千岁寒》
1978年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王朔为了报考文科,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将自己的处女作《等待》投往《解放军文艺》,这篇短篇小说被杂志选中,并发表于11期中。
1984年初处女作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小说描写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
1985年他与沈旭佳恋爱中,两人合写反映他们感情生活的《浮出海面》,发表在《当代》杂志第六期上。
1986年开始,王朔陆续发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写了《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永失我爱》、《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许爷》、《过把瘾就死》等中长篇小说。
1992年,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开创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国热销。应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对这套书实行版税付酬制,这是中国大陆文革后第一次实行版税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观上为很多作家争得了正当权益,萧乾曾说:“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
1999年王朔在韩少功主编的《天涯》杂志发表文章评析当时的大众文化与港台文化,对港台文学、电影和流行音乐做出评价,称:“李昂,比她稍逊的白先勇,他们是我读过其作品并认为是小说的为数不多的台湾作家,也许还应该加上陈映真,只是我读他的东西不多,无法论及。”
2007年出版以佛经为材料的小说《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小说被伦敦书屋以每个字三美金的价钱购买, 创下历史上最高价365万,是中国国内版税的新高。
2008年《和我们的女儿谈话》第一部发表于《收获》第1期,并且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如今出版了第一部。
王朔演艺经历
《看上去很美》书影
1988年,米家山执导的《顽主》、夏钢执导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黄建新执导的《轮回》以及叶大鹰执导的《大喘气》这四部电影均由王朔的作品改编,王朔达到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年,被中国影视界称为“王朔电影年”。《顽主》使葛优成名,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提名。
1990年,由王朔和郑晓龙策划、李晓明编剧、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收视率的最高纪录,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史上历史性的里程碑,它创下的轰动效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话。由《渴望》而生的“《渴望》热”及“好人一生平安”等的社会文化现象,是1990年全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一片无法逾越的集体回忆。该剧亦获得官方肯定,获得第六届“飞天奖”、第九届“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1991年,由王朔作为主要策划与编剧、金炎和赵宝刚导演的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上映,亦造成轰动,这部电视剧后来被全国观众视作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鼻祖。无论从收视率,到社会文化影响力,甚至造星能力,迄今为止尚无同类风格的电视剧可以与之比肩。
1992年之后,王朔的小说创作开始处于“瘫痪”状态,与此相反,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1994年改编自王朔原著的8集电视剧连续剧《过把瘾就死》,也成为当年夏天全国观众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但电视剧的风靡带来的影响似乎比小说本身更大,王志文和江珊也由此而家喻户晓。
王朔 (张砚钧 作)
1995年姜文把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成电影剧本,并作为导演拍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炮成名。该片的成功使姜文从青年演员蜕变为中国大陆最有天份与国际影响力的导演之一。该片获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银狮奖)。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 最佳剧本改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宁静成为西班牙圣赛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得主。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评选“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
2010年,与冯小刚合作参与电影《非诚勿扰2》剧本的创作,这距离王朔和冯小刚联手编剧的《一声叹息》
已经过去了10年,《非2》首映冯小刚称与王朔合作是深水炸弹,王朔典型的京式幽默在续集中的发挥,不仅台词金句频出,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设置。
2013年,与冯小刚合作参与电影《私人订制》的编剧创作,这是继《非诚勿扰》之后与冯小刚导演的又一次合作。
2016年担任电影《记得少年那首歌1969》的艺术指导
王朔家庭背景
王朔的母亲薛来凤是一名医生,父亲王天羽为军委训练总监部(后改编制为总参军训部)的军官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裨益)。
王朔情感经历
1984年夏天王朔认识了即将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沈旭佳。1987年年初,王朔与沈旭佳结婚,次年女儿在北京三零一医院出生。
2013年9月王朔的女儿王咪在北京与画家朱新建之子成婚。王朔好友冯小刚担任证婚人,并与赵宝刚、陈丹青、刘震云等代表娘家人上台讲话,黄觉夫妻等人参加。王朔未现身,陈丹青帮其解释不舍得女儿出嫁。
注:王朔曾表明除鲜花村博客外并未在网上开博。
王朔文学作品
年份 | 作品 | 发表/出版 |
---|
1978年
| 《等待》
| 《解放军文艺》第11期
|
1982年 | 《海鸥的故事》 | 《解放军文艺》第8期 |
1984年
| 《空中小姐》
| 《当代》第2期
|
1984年 | 《长长的鱼线》 | 《胶东文学》第8期 |
1985年
| 《浮出海面》
| 《当代》第6期
|
1986年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 《啄木鸟》第2期
|
1986年 | 《橡皮人》
| 《青年文学》第11、12期
|
1987年
| 《枉然不供》
| 《啄木鸟》第1期
|
1987年 | 《人莫予毒》
| 《啄木鸟》第4期
|
1987年 | 《顽主》
| 《收获》第6期
|
1988年
| 《痴人》
| 《芒种》第4期
|
1988年 | 《我是狼》
| 《热点文学》
|
1988年 | 《人命危浅》 | 《蓝盾》 |
1988年 | 《毒手》 | 《警坛风云》 |
1988年 | 《各执一词》 | 《文学故事报》 |
1988年 | 《空中小姐》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89年
| 《一点正经没有—顽主续篇》
| 《中国作家》第4期
|
1989年 | 《千万别把我当人》
| 《钟山》第4、5、6期
|
1989年 | 《永失我爱》
| 《当代》第6期
|
1989年 | 《玩的就是心跳》
| 作家出版社
|
1989年 | 谈《我的小说》 | 《人民文学》第3期 |
1990年
| 《给我顶住》
| 《花城》第6期
|
1990年 | 《王朔谐趣小说选》 | 作家出版社 |
1991年
| 《我是你爸爸》
| 《收获》第3期
|
1991年 | 《无人喝彩》
| 《当代》第4期
|
1991年 | 《谁比谁傻多少》
| 《花城》第5期
|
1991年 | 《动物凶猛》
| 《收获》第6期
|
1991年 | 《修改后发表》 | 《小说家》第4期 |
1992年
| 《你不是一个俗人》
| 发表于《收获》第2期
|
1992年 | 千万别把我当人:王朔精彩对白欣赏(王朔、魏人合著) | 人民中国出版社 |
1992年 | 《我是王朔》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1992年 | 《过把瘾就死》
| 《小说界》第4期
|
1992年 | 《懵然无知》
| 《都市文学》
|
1992年 | 《刘慧芳》
| 《钟山》第4期
|
1992年 | 《许爷》
| 《上海文学》第4期
|
1995年 | 《王朔文集》(1-4卷)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8年 | 《王朔自选集》 | 华艺出版社 |
1999年
| 《看上去很美》
| 华艺出版社 |
2002年
| 《美人赠我蒙汗药》
| 《中华文学选刊》第7、8期
|
2002年 | 《无知者无畏》
|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
2007年
| 《我的千岁寒》
| 作家出版社 |
2007年 | 《致女儿书》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7年 | 《新狂人日记》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8年
|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 《收获》第1期
|
王朔影视改编
时间 | 名称 | 导演 | 类型 | 改编来源 |
---|
1988 | 《顽主》 | 米家山 | 电影 | 《顽主》 |
1988 | 《轮回》 | 黄建新 | 电影 | 《浮出海面》 |
1988 | 《大喘气》 | 叶大鹰 | 电影 | 《橡皮人》 |
1989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 夏钢 | 电影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
1991 | 《冤家父子》 | 冯小刚、王朔 | 电影 | 《我是你爸爸》 |
1992 | 《过把瘾》 | 赵宝刚、金炎 | 电视剧 | 《过把瘾就死》 |
1993 | 《无人喝彩》 | 夏钢 | 同名电影 | 《无人喝彩》 |
1994 | 《永失我爱》 | 冯小刚 | 同名电影 | 《永失我爱》 |
1995 | 《阳光灿烂的日子》 | 姜文 | 电影 | 《动物凶猛》 |
1997 | 《甲方乙方》 | 冯小刚 | 电影 | 《你不是一个俗人》 |
2001 | 《爱得太辛苦》 | Peter Sehr | 电影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
2003 | 《我爱你》 | 张元 | 电影 | 《过把瘾就死》 |
2006 |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 叶京 | 电视剧 | 《玩的就是心跳》 |
2006 | 《看上去很美》 | 张元 | 同名电影 | 《看上去很美》 |
王朔担任编剧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导演 |
---|
1988年 | 《大喘气》 | 电影 | 叶大鹰 |
1988年 | 《轮回》 | 电影 | 黄建新 |
1989年 | 《顽主》 | 电影 | 米家山 |
1989年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 电影 | 夏钢 |
1991年 | 《编辑部的故事》 | 电视剧 | 赵宝刚、金炎 |
1991年 | 《冤家父子》 | 电影 | 王朔、冯小刚 |
1992年 | 《青春无悔》 | 电影 | 周晓文 |
1993年 | 《无人喝彩》 | 电影 | 夏钢 |
1993年 | 《海马歌舞厅》 | 电视剧 | 刘毅然 |
1993年 | 《消失的女人》 | 电影 | 何群、刘宝林 |
2000年 | 《一声叹息》(剧本名《狼狈不堪》) | 电影 | 冯小刚 |
2006年 | 《梦想照进现实》 | 电影 | 徐静蕾 |
2010年 | 《非诚勿扰2》 | 电影 | 冯小刚 |
2013年 | 《私人定制》 | 电影 | 冯小刚 |
2014年 | 《一步之遥》 | 电影 | 姜文 |
王朔担任策划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导演 |
---|
1990年 | 《渴望》 (策划) | 电视剧 | 郑晓龙、赵宝刚 |
王朔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备注 |
---|
1991 | 《冤家父子》 | 电影 | 与冯小刚联合编剧、导演 |
电影奖项
|
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豹奖
我是你爸爸
(获奖)
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审团奖-二等奖:青年电影
我是你爸爸
(获奖)
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我是你爸爸
(获奖)
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堂吉诃德奖-特别提及
我是你爸爸
(获奖)
|
釜山国际电影节
|
第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新浪潮奖
我是你爸爸
(提名)
|
开罗国际电影节
|
第24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一声叹息
(获奖)
|
2007年3月王朔接受记者采访,他自己承认他过去因为心理疾病而吸过毒。他在采访中也坦白他自己嫖过娼。他并且觉得那些在性产业中挣扎的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都比那些小知识分子要好,内心要干净得多、善良得多。” 另外在凤凰卫视的访谈节目中,他展示了他的美国绿卡。
王朔在中国拥有众多读者,1990年代他的小说被大量翻拍成为电视剧、电影,如电视剧 《过把瘾》改编自小说《过把瘾就死》,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小说《动物凶猛》,电影《看上去很美》改编自同名小说,电影《冤家父子》改编自《我是你爸爸》。还参与和主导了众多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著名影视作品的编剧和策划,包括《北京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我爱我家》、《顽主》、《甲方乙方》、《一声叹息》、《我爱你》、《梦想照进现实》、《非诚勿扰2:不省心》等。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部电视剧。
关于王朔及其作品的争议,自从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后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甚至被称为“文坛恶评家”,在又有部分人称其作品为“痞子文学”,另一方面也有人称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对的传统京派指老舍等人)。
1993年,王蒙对王朔在所谓正统文学批评领域所获得的现象级地位表示赞扬:“他和他的伙伴们的‘玩文学’恰恰是对横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学的一种反动。”“他撕破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地大白话,绝对地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
韩少功在一次与王朔的交谈中说:王朔小说的人物生动,但却太单一,"男女老少都贫,一贫到底"。
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随着出书频率降低,王朔开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真正重新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砖杂文集《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并列成“四大俗”,从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金王论战,与以往不同,网络的参与使这场论战迅速升级和白热化,而无知者无畏,也跟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样,成为年度热门话语。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
语言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开篇《我的千岁寒》,文字简洁,富有诗意,还被赋予了时态。最后一篇《唯物论史纲》谈的是宇宙和物质,有些常识性错误。据出版人路金波介绍,《我的千岁寒》实际上是王朔五部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我的千岁寒》、北京话版《金刚经》、《唯物论史纲》、《宫里的日子》以及剧本《梦想照进现实》的小说版。全书共13万字左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王朔在为全书做的序《我是谁》中,自称偏爱本来写给张元的《我的千岁寒》,并强调“这部作品让汉语有了时态”。《我的千岁寒》取材于《六祖坛经》,历经三版,王朔称,这部作品“全是文字的精华,要说美文这叫美文,这可是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
(有大学教授评价:该书与青年作家贾飞的《中国式青春》有些相似,神似而韵味在,同属巅峰作品)、《橡皮人》、《顽主》等作品,名字开始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熟悉,名声渐渐从北京扩大到北方,进而遍及整个中国大陆。
“调侃”,成为王朔语言的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在公开的文字或场合中,王朔对许多名人有言词激烈的批评,包括齐白石、舒乙、金庸、张艺谋、李敖、于丹、小布什、陈水扁、吴征、余秋雨等。
王朔在与孙甘露的对话中,批评了贾樟柯:“我觉得贾樟柯同志成熟得太快了,他的访谈已经超过了他的电影。他越坚定自己要什么,越像一个八十年代的校园精英,无比正确但属于强行跟人民站在一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