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1574年),字惟约,山西蒲州(今运城永济)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人物生平


明朝官吏。字惟约,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初为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又任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大学士翟銮巡视“九边”的守备部署时,以杨博随行。杨博对途中所经过的山川地势,民情风俗,驻军人数和战斗力强弱,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嘉靖二十五年 (1546),朝廷破格升任杨博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到任后,杨博大兴屯田,请求朝廷招募民众垦田,永不征收用租。又利用农闲季节,修筑肃州、榆树泉、甘州和平川境外的大芦泉等地的墩台,开凿龙首等地的水渠。当初,罕东属人为了避免土鲁番人的扰乱,迁徙至肃州境内,经常与当地居民发生械斗。杨博为其修筑金 白城等7座屯堡,并召集罕东属人的首长率领部属迁至堡内居住,于是肃州境内秩序井然。不久,杨博因指挥部下守边有功,升右副都御史。仇鸾镇守甘肃时多有劣迹,被陕西三关总督曾铣弹劾,杨博也揭露其30多件贪赃枉法之事。朝廷以罪处决仇鸾后,杨博被升为兵部右侍郎,不久又转为兵部左侍郎,经略蓟州和保定的军务。
嘉靖三十三年(1554),蒙古首领把都儿和打来孙率领10多万骑兵劫掠蓟镇并猛攻边墙。杨博身不解甲,在古北口关上枕戈面宿,并督促总兵官周益昌等全力抗敌。世宗得知以徘豸衣赏赐杨博,并用重金镐劳官兵。蒙古人在古北口攻打四昼夜不能破关,便改攻他处。杨博又招募敢死之士,利用夜暗,举火惊扰敌营,蒙古人被迫退走,杨博因功升右都御史,儿子受封锦衣千户。三十四年,打来孙又率部劫掠益昌,被击退,杨搏因劝升兵部尚书,授太子少保。不久,大同右卫被围,长达6个月,城中缺粮,形势危急,皇帝任命杨博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杨博急速出关赴任。至关时,围城敌军已被侍郎江东等所都明军击退,杨博便慰问守城官兵,医伤悼死,恤死难者的家属,并上奏朝廷,提出十条处理善后的事宜。事后,朝廷留杨博镇抚边城。
杨博根据边驻守军不习车战,无法阻挡敌骑驰突的状况,奏请建造偏箱100辆,分左、右卫车,御敌时可互相声援。大同边墙年久失修,罅漏甚多,杨博即组织军民,急速修缮,改善守备设施。为保障紫荆关和明朝历代皇帝陵寝的安全,杨博一面派兵严守银钗、马驿各山岭,一面加强居庸关南山的守备。为了堵绝蒙古人进入山西的通路,又修缮阳神等地的边墙和壕堑。经过杨博50天的整修,总计在大同牛心山等地,筑成城堡 9座、墩台92座,连接大同左卫的高山站,直抵大同镇城。同时疏浚了两条各长18里的大壕、64条小壕。此后,杨博又在边防各地,构筑城墙墩台,兴修水利,招民屯垦,减少租额,“九边”从此宴然,皇帝倚其为左右手,进杨博为少师兼太子太师。万历元年 (1573),杨博致仕归里。次年,病故。皇帝又赠授太傅,谥号“襄毅”。
杨博作《关公帝忠义经序》:(史臣文笔2004年1月20日抄写,2010年12月14日敬录)
关帝忠义经十八章,皆帝自制也。晋陈寿演义通俗似近鄙褒,后宋学士孙奭编述,南渡中丞张守订梓相传五百余年,世人亦不知有是经也。维帝忠义昭宇宙,功业垂史册,祀祠遍天下,黄发稚齿,极海穷边,靡不崇重。而帝之随在者灵,威盖显赫,千载一日。
博(指杨博)幸生同帝乡,藉荫庇久。嘉靖丙辰(三十五年 1556年)巡抚荆楚,荆故帝保障也,迄今家至户联,顶礼如在。比还省,辞楚王殿下,王询帝故里事,复出忠义经示。博拜赐踊跃,若帝陟降也,归舟检阅,后先紊乱,简编遗逸,字画错乱差讹,遂为校定重禄,订成一帙,携之京师,继役关中,未遑锓梓。适都督刘显移播之天下,使瞻奉者,有所持诵则效云。
明兵部尚书蒲州杨博敬识

明史记载


杨博,字惟约,蒲州人。父瞻,御史,终四川佥事。博登嘉靖八年进士,除盩啡知县,调长安。征为兵部武库主事,历职方郎中。大学士翟銮巡九边,以博自随。所过山川形势,土俗好恶,士卒多寡强弱,皆疏记之。至肃州,属番数百遮道邀赏。銮虑来者益众,不能给。博请銮盛仪卫,集诸番辕门外,数以天子宰相至,不悉众远迎,将缚以属吏。诸番罗拜请罪,乃稍赉其先至者,余皆惧不复来。銮还,荐博可属大事。吉囊、俺答岁盗边,尚书张瓒一切倚办博。帝或中夜降手诏,博随事条答,悉称旨。毛伯温代瓒,博当迁,特奏留之。已,迁山东提学副使,转督粮参政。
二十五年,超拜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大兴屯利,请募民垦田,永不征租。又以暇修筑肃州榆树泉及甘州平川境外大芦泉诸处墩台,凿龙首诸渠。初,罕东属番避土鲁番乱,迁肃州境上,时与居民戕杀。监生李时旸以为言,事下守臣。博为筑金塔、白城七堡,召其长,令率属徙居之。诸番徙七百余帐,州境为之肃清。总兵官王继祖却寇永昌,镇羌参将蔡勋等战镇番、山丹,三告捷,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博右副都御史。以母忧归。仇鸾镇甘肃,总督曾铣劾之,诏逮治。博亦发其贪罔三十事。鸾拜大将军,数毁之,帝不听。服阕,鸾已诛,召拜兵部右侍郎。转左,经略蓟州、保定。
初,俺答薄都城,由潮河川入,议者争请为备。水湍悍,不可城。博缘水势建石墩,置戍守,还督京城九门。时因寇警,岁七月分兵守陴。博曰:“寇至,须镇静,奈何先事自扰?”罢其令。寻迁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博以蓟逼京师,护畿甸陵寝为大,分布诸将,画地为防。三十三年秋,把都儿及打来孙十余万骑犯蓟镇,攻墙。帝忧甚,数遣骑侦博。博擐甲宿古北口城上,督总兵官周益昌等力御。帝大喜,驰赐绯豸衣,犒军万金。寇攻四昼夜不得入,乃并攻孤山口,登墙。官军断一人腕,乃退屯虎头山。博募死士,夜以火惊其营,寇扰乱,比明悉去。进右都御史,廕子锦衣千户。明年,打来孙复入益昌,击却之。遂擢博兵部尚书,录防秋功,加太子少保。
严嵩父子招权利,诸司为所挠,博一切格不行。嵩恨博,会丁父忧去。兵部尚书许论罢,帝起博代之。博未终丧,疏辞。而帝以大同右卫围急,改博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博墨缞驰出关。未至,侍郎江东等以大军进,寇引去。时右卫围六月,守将王德战亡,城中刍粟且尽,士死守无二心。博厚抚恤,奏行善后十事。以给事中张学颜言,留博镇抚。奏蠲被寇租,因佥其丁壮为义勇,分隶诸将。博以边人不习车战,寇入辄不支,请造箱车百辆,有警则右卫车东,左卫车西,使相声援。又以大同墙圮,缮治为急;次则塞银钗、驿马诸岭,以绝窥紫荆路;备居庸南山,以绝窥陵寝畿甸路;修阳神地诸墙堑,以绝入山西路。乃于大同牛心山诸处筑堡九,墩台九十二,接左卫高山站,以达镇城。浚大濠二,各十八里,小濠六十有四。五旬讫功,赐敕奖赉。
帝数欲召博还,又虞边,以问嵩。嵩雅不喜博,请令江东署部事,俟秋防毕徐议之,遂不召。秋防讫,加太子太保,留镇如故。哱素把伶及叛人了都记等数以轻骑寇边,博先后计擒之。又数出奇兵袭寇,寇稍徙帐。因议筑故总督翁万达所创边墙,招还内地民为寇掠者千六百余人。又请通宣、大荒田水利,薄其租。报可。改蓟辽总督。秋防竣,廷议欲召博还,吏部尚书吴鹏不可。郑晓署兵部,争之曰:“博在蓟、辽则蓟、辽安,在本兵则九边俱安。”乃如还,加少保。
帝忧边甚,博每先事为防,帝眷倚若左右手。尝语阁臣:“自博入,朕每忧边,其语博预为谋。”博上言:“今九边,蓟镇为重。请敕边臣逐大同寇,使不得近蓟,宣、大诸将从独石侦情形,预备黄花、古北诸要害,使一骑不得入关,即首功也。”帝是之。
四十二年十月,寇拥众窥蓟州,声言犯辽阳。总督杨选帅师东,博檄止之。又手书三往,卒不从。博拊几曰:“败矣。”急征兵入援,寇已溃墙子岭,犯通州。帝叹曰:“庚戌事又见矣。”诸路兵先后至。命宣大总督江东统文武大臣分守皇城、京城,镇远侯顾寰以京营兵分布城内外。寇解而东,躏顺义、三河,饱掠去。援兵不发一矢,取道毙及零骑伤残者报首功。帝怏怏,谕博曰:“贼复饱飏,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久之,改吏部尚书。
隆庆改元,请遵遗诏,录建言诸臣,死者皆赠恤。时方计群吏,山西人无一被黜者。给事中胡应嘉劾博庇其乡人,博连疏乞休。并慰留,且斥言者。一品满三考,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帝将游南海子,博率同列谏。御史詹仰庇以直言罢,博争之。屯盐都御史庞尚鹏被论,博议留。忏旨,遂谢病归。尚书刘体乾等交章乞留,不听。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荐博堪本兵。诏以吏部尚书理兵部事。陈蓟、昌战守方略,谓:“议者以守墙为怯,言可听,实无少效。墙外邀击,害七利三;墙内格斗,利一害九。夫因墙守,所谓先处战地而待敌。名守,实战也。臣为总督,尝拒打来孙十万众,以为当守墙无疑。”因陈明应援、申驻守、处京营、谕属夷、修内治诸事,帝悉从之。
博魁梧丰硕,临事安闲有识量。出入中外四十余年,始终以兵事著。六年,高拱罢,乃改博吏部,进少师兼太子太师。明年秋,疾作,三疏乞致仕归。逾年卒。赠太傅,谥襄毅。
拱柄国时,欲中徐阶危祸,博造拱,力为解。拱亦心动,事获已。其后张居正逐拱,将周内其罪,博毅然争之。及兴王大臣狱,博与都御史葛守礼诣居正力为解。居正愤曰:“二公谓我甘心高公耶?”博曰:“非敢然也,然非公不能回天。”会帝命守礼偕都督朱希孝会讯,博阴为画计,使校尉怵大臣改供;又令拱仆杂稠人中,令大臣识别,茫然莫辨,事乃白。人以是称博长者。

最近更新艺人资料

杨博个人资料

杨博经纪人信息

更多艺人

浏览本页PC版:https://www.yanyi8.com/mx/mx/YangBo

欢迎来到演艺圈门户网(演艺吧,演艺圈)   

一、本站致力于提供演艺圈商机的宣传推广(如:新闻,明星经纪,灯光,舞台,演出设备,代言,剪彩,剧本,词典,艺人招聘等)

二、如果要注册会员,管理信息,发布信息等高级功能必须进入电脑版网页

三、如有侵权请发邮件给管理员 erqunnet@foxmail.com

四、免责声明:本站商机信息主要来源于会员发布,不保证信息完全真实可靠,如有商业行为,请自行辨别真假。最好线下交易并签订合同。

本站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全站合作链接(10分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