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珠,妇产科学家,从事医学研究、教学和临床工作长达60年,早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先赴美国作博士后研究,主攻妇科内分泌学,病理学,局部解剖学和肿瘤早期诊断;后受聘去英国做妇产科临床工作并考取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资格。回国后,长期致力于妇产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并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和进行学科建设。是新中国妇产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现代生殖医学的先驱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培育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

张丽珠人物简介

张丽珠,白族张丽珠
,大理市喜洲人,中共党员,中国著名的妇产科医学专家。1988年3月她开创了中国首例试管婴儿,使中国跻身于国际领先水平。她被称为“送子观音”、“试管婴儿之母”,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张丽珠人物简历

1937年7月 毕业于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现上海市第一中学)。
1937张丽珠
年9月~1938年1月 借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物理系。
1938年1月~1944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读书,获理学士(BS)医学博士(MD)学位。
1944~1946年 上海沪西妇产科医院住院医师。
1946年7月~1949年4月 美国留学。
1949年4月~1951年7月 英国留学。
1951年9月~1952年8月 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1952~1958年6月 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副教授。
1958年7月 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至1984年)。
1980年 妇产科教授。
1984年 博士生导师。
1988年 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1999年 和广州空军458医院不孕不育治疗中心权威专家庄广伦、马静茹共同研究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
2001年 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
2002年 深圳市武警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03年 广州空军458医院不孕不育治疗中心权威专家。
2004年 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张丽珠人物经历

国内经历

张丽珠,云南大理人,白族。父亲张耀曾,1903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学习法律。他爱国进步,是第一批官费留日学生,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云南讨袁起义。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助手,他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曾两任司法总长,法权讨论会会长和国际海牙会议的中国代表。离开政界后到上海,成为著名大律师,是“七君子事件”的辩护人。出生名门,家学渊源的张丽珠,为有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爱国进步,正直有为的父亲而自豪。父亲是她的榜样,是对她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母亲,赵汶,毕业于日本东京女子师范大学。张丽珠是父母四个女孩中最小的一个。“效忠社会则贤女胜过不宵之子,继承血统则女与子又有何区别”。父亲达观开朗,不附世俗的观念,激励她一生都有好强向上,坚忍不拔,报效国家,不让须眉的处世品格,“垦恳尽吾能,不暇问收获,辛辛尽吾时,不知有穷遏”。父亲的殷殷期望,谆谆教诲,引导她走上一条勤奋努力,永不满足,服务人民,无私无畏的人生旅途。
张丽珠的小学和中学是在上海度过的。她聪颖活泼,志趣广泛,善演讲,爱体育,曾作为上海市代表队的主力队员,夺得1935年全运会女子排球冠军。1937年毕业于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现为上海市一中),并被授予“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称号(All Round Girl of 1937)。
进入大学前,正逢“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心中早有“科学救国”思想的张丽珠,经过认真选择,毅然报考了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向往“航空救国”,后因南京失守,学校内迁,她才放弃了一心想自己造飞机,开飞机而为祖国效力的打算,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借读半年物理系,以后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专心学医,她认为学医将来更可为社会造福而大干一番事业,从此医学竟成为她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M.D.)学位,并获当年最优秀毕业生奖(The Best Graduate of 1944)。

赴美留学

毕业后,她选择了妇产科专业,现已近60年,从未有一日脱离过妇产科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感到迫切需要掌握新理论和新的医疗方法,以克服临床的盲目性和一般化,她决心出国深造。1946年9月,她和毕业于交通大学的三姐惠珠,船上还有冯玉祥,华罗庚,唐敖庆,施履吉,还有将来成为她丈夫的唐有祺,同乘万吨巨轮“梅格斯将军号”(General Meigs)赴美留学。她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作博士后研究和进修妇产科内分泌学和局部解剖学,以后又去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学习了妇科病理和妇科手术,最后又在纽约医院及纽约肿瘤纪念医院的Sloan Kettering肿瘤研究所做住院医师及肿瘤早期诊断研究,发表了论文

“体液细胞学和早期癌瘤的诊断”。这在当时属世界先进水平。
由于张丽珠在肿瘤研究方面的成就,1949年4月受到英国伦敦玛丽·居里医院的邀请,又横渡大西洋到了英国。此后还在海克内医院做妇产科总住院医师。1950年10月通过英国国家考试,获得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资格(DRCOG)。在英国,除作临床和癌症病理外,还选取了子宫收缩力和外阴白斑两个课题进行研究,并收集妇科、产科各50个病例,准备把妇产科学的研究深入下去。工作研究之余,她还考察了西方社会化的医疗制度。张丽珠是位永不满足、志存高远的有心人。
从中国起步,远涉两大洋,张丽珠奋斗了13年,刻苦努力,学贯中西,掌握了妇产科学理论和技术,累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为日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作了充分的准备。一个名门之女,坚定地选择并走上一条漫长的“悬壶济世”的人生之路,为广大妇女造福,她骄傲,她满足,无怨无悔。

回归祖国

在海外,张丽珠有优异的生活环境和先进的工作条件。受到各方面的青睐;在国内父母双亡,已无牵挂,但她难以割舍的是祖国和人民。在美国期间,通过进步组织——中国学生基督教协会了解国内情况,还学习毛主席的讲话和文章,分析时局的变化和走向。在英国参加在党领导下的中国留英学生会。祖国的新生,共和国的建立使她下决心回归新中国。在英国当局的百般阻挠下,她勇敢地向国内求援。“欢迎你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留学生办公室发来的一纸电报,成为决定她“一生命运的通知”。归心似箭,立刻订下了回国的船票,终于在1951年夏,乘船从伦敦起航,再次漂流过海,这次是向祖国进发。中途停留香港。在那里住在很有名望和影响的亲戚家里,访问了大学和医院,会见了妇产科专家。受到知名人士的宴请。许多亲朋好友恋惜她的才华和医术,劝她留港;“像你这样的人何处不可为家?”她不为所动。英国留不住她,香港也留不住她,祖国,才是她的目的地。她继续登船前进。七月初到达广州,当她第一次看到珠江口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时,顿时凄然泪下。“亲爱的祖国,我回来了”。
回国后在母校——上海圣约翰医学院妇产科任副教授,并在同仁医院任主任医师。1952年结婚后,调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1958年参与第三附属医院创建,历任该院妇产科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国外奋斗数年已是造诣较深的张丽珠,在而立之年,回归祖国,全身心地投入祖国的医学事业中。她终于在医、教、研方面施展她的才华,并被领导和同事们誉为有事业心的、开拓型的和能力很强的人。1956年即被评为医学院的先进工作者。

张丽珠所获荣誉

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主编有《中国 大百科全书·妇产科分册》、《妇产科临床经验教训101例》等。

张丽珠人物贡献

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1988年3月10日,随着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历史把这一天记载到了中国的医学史,就在这一天,由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张丽珠培育的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手术室里诞生了。
张丽珠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张耀曾是老同盟会的成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云南起义。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对张丽珠
于张丽珠来说是一份难得的财富。
1946年9月,张丽珠赴美国进修妇产科内分泌学和局部解剖学,并赴英做研究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在英国医学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张丽珠冲破重重阻力,于1951年回到祖国。
几十年从事妇产科临床病理的研究实践,张丽珠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也为她今后从事试管婴儿的研究打下了一个深厚的基础。
1986年,张丽珠教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国第一个开展了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研究。在当时中国刚刚实行了计划生育,许多人对她进行的这项研究,持非常质疑的态度。但面对众多不孕者的期盼的目光,张丽珠毅然开展了这项当时尚存非议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88年3月10日,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 在北医三院诞生。随后张丽珠又相继培育了我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首例代孕母亲试管婴儿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也得到的迅速的发展,并跻身于世界的前列。正是因为张丽珠是这些攻关项目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完成者,她因此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在一份档案中,记载了这个小生命的孕育过程:
1987年6月24日,张丽珠首先对一位患有不育症的妇女进行了开腹手术,吸取卵泡,获得4个成熟卵子,然后取这位妇女丈夫的精液经过两次清洗,加入培养液。待最活跃精子上游获得穿透卵子能力时,时值卵子培养5个小时,进行体外受精。
6月25日,经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受精卵的雄原核与雌原核了,这表明体外受精成功。医生们将已经受精的4个卵分别放入生长液中继续培养。张丽珠
6月26日,受精卵分裂为3至4个细胞,有的已分裂为4至5个细胞,即已成胚胎。张丽珠用一根特制的塑料管将胚胎通过宫颈重新植入妇女子宫内。
7月6日,妇女经过化验,被确定为早孕。7月10日,妇女出现早孕反应。
8月3日,B超检查能看到胎儿心脏搏动,生命过程已经开始,这说明临床妊娠成功了。
9月1日,已可以见到胎儿四肢活动。此后的一系列B超检查,均显示出胎儿生长发育正常。
1988年3月10日,一个健康的女婴出生。
在当时记者拍下的一张照片中,人们能够看到张丽珠慈爱的目光,她正深情地注视着怀里的这个小家伙。这个体重7斤8两、身长52厘米,身体健康、哭声响亮的女婴,凝聚着张丽珠和她的生殖研究小组所有人的心血和期望。她的诞生,标明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的培育成功。

研究历史

从1984年开始,张丽珠和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就开始进行研究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IVF-ET,俗称“试管婴儿技术”)。当时主要是考虑到病人的需要,作为临床医生,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是因为不育症来找到张教授。他们精神压力大,自卑、敏感、担心受到歧视,这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着夫妻感情和家庭稳定。
不育症历来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医学难题。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25个国家的33个中心组织做了一次采用标准化诊断的不孕不育症的调查,结果表现发达国家约有5%~8%的夫妻受到不孕不育症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的患病率高达30%,全世界的不孕不育患者人数约为8000万~1.1亿,中国的统计数据为6%~10%。
不育的原张丽珠和郑荫珠
因有很多种,其中一个很主要的问题是输卵管不通。在正常的情况下,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碰头,结合成胚胎,继而在子宫腔内种植,那叫做怀孕。如果输卵管不通,精子和卵子碰不上头,就谈不上怀孕了。所以,这种情况下要想怀孕需要做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让精子和卵子体外碰头,受精,形成胚胎,然后再把胚胎移植到子宫里去。这就是“试管婴儿”技术。对于不育症患者来说,这是一项能够使他们获得做父亲和母亲权利的技术。
1987年5月,一位渴望做母亲的乡村女教师从甘肃来到北京,找到了张丽珠。她叫郑桂珍,结婚20年一直没有生育。经过仔细检查,张丽珠发现她双侧输卵管堵塞,且患有结核性盆腔炎。张丽珠理解郑桂珍迫切的心情,一方面为她治疗盆腔疾病,一方面开始做试管婴儿技术的探索。
早在1978年7月,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就已经在英国剑桥诞生了。她是由妇产科专家斯戴普托和组织胚胎学专家爱德华合作研究的成果。此前在1960年美籍华裔学者张明觉曾用兔子卵体外受精,将胚胎移植到另一兔子的子宫内,成功地诞生了一窝小兔子。我国台湾于1985年4月,香港于1986年12月,也各有1例报道。但那都是外国专家带着全套设备过去做的。
在当时仅有的几个成功案例中,所使用的取卵技术是腹腔镜取卵。但张丽珠和她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病例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内地的情况与上述地区有所不同。中国内地的输卵管不通病症,尤其在北方,有31.3%是由结核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用腹腔镜根本看不到卵巢表面,看不到哪有卵泡,必须手进去摸到卵巢,摸出卵泡,然后才能够穿刺取卵。所以在最初的时候,张教授他们采取了开腹取卵的办法。
张丽珠和她的研究小组在给病人开腹治病的同时取卵,随后马上让卵子体外受精,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看到精子卵子成功结合后的胚胎,胚胎在营养液中停留一天被植回母体。在当时设备简陋、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进行这样的试验,张丽珠和她的研究小组历经了许多艰辛。科研人员通常是拿着放在保温瓶内的几管刚吸出来的卵泡液,小跑穿过操场,送到组织胚胎教研组去寻找卵子。
培养液都是自己配制、称重、测pH值和渗透压。器皿多次冲洗、消毒,反复使用。仅有几根阴道穿刺针,用到针头钝了,就拿到钟表修理店去磨尖,直到针头上的罗纹全部磨光。即使是用这样的针取卵,但从未有过一例感染或出血。
后来,研究小组拥有了两间小屋,一间作为实验室,另一间作为取卵兼移植室。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就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科研条件下,于1988年3月10日在北医三院的手术室剖腹产诞生的。
当医生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健康的小天使送到产妇郑桂珍身边时,郑桂珍含着泪水频频点头。一直守候在产房门外的郑桂珍的丈夫左长林听到第一声婴儿的啼哭,兴奋得无法自制,随着啼哭声拍起巴掌,嘴上反复地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夫妇俩为女儿取名“萌珠”。萌是萌芽,开始的意思,因为她是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也是郑桂珍他们家的第一个孩子;珠是为了感谢赋予女儿生命的张丽珠教授,并希望女儿的人生能够像珍珠那样闪亮。
郑萌珠来到人间的第一声啼哭不仅表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还表明了中国现在医学技术完成了一次重大突破,从此,中国的生殖医学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就在郑萌珠出生不久,中国内地首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婴儿”、中国内地第二例试管婴儿,分别于1988年3月18日和1988年5月27日,在北医三院相继诞生了。

产生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在张丽珠从事试管婴儿技术探索的时候,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舆论:中国人口这样多,为什么还要搞“试管婴儿”?计划生育政策明文规定,要少生、优生,为什么还要治疗不育症?这不是跟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着干吗?为此,张丽珠查阅了相关政策,发现上面除了写着:少生、优生,还有一条:帮助不孕的病人怀孕。看到这一条,张丽珠心里踏实了。“我没有跟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着干,我做的事情符合政策”。张丽珠说,“所以当时我才敢做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
张丽珠认为,不孕症患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目前这一人群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疾病剥夺了他们的生育能力,让他们无法实现做父母的愿望。是试管婴儿技术的建立和发展,让他们重新看到了希望。

张丽珠人物访谈

1988年3月10日上午8点56分,在北京医科大第三临床医院, 随着由张丽珠教授主持的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呱呱落地,标志着新中国生殖科学实现了一个新的突破。如今已87岁的张丽珠
她,仍然不失端庄素雅。1951年,她辞掉伦敦的工作,执意要回到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那时少数西方国家对中国人归国还索要“入境准许证”,否则不卖给船票等。但张丽珠还是冲破种种阻挠,回到了祖国,并且回到上海还遇见了一同回国后来成为她丈夫的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唐有祺先生。她说那时在行程中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禁不住热泪盈眶。
谈到1951年从英国回来,为什么从事妇产工作并进而研究试管婴儿。她说,人生有许多机遇问题,就像最初在“航空救国”的感召下,她考取了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学院,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去成,之后才到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无论刚回国后从事肿瘤研究还是后来的生殖内分泌研究,她所能选择的是,做一样就要做好并坚持下去。而这一做,就是40多年。
试管婴儿作为一种高精尖的技术,在研究工作开展之初,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许多硬件也不具备,资金短缺,只是后来从“自然科学基金”中抽调一部分,工作才得以开展。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人们对试管婴儿这种非自然怀孕的生殖方式是持排斥态度的。即使在今天,人们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试管婴儿,张教授说曾有人问过她,中国有那么多人口,为什么还要搞试管婴儿。 她认为试管婴儿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抵触,而是计划生育的一部分。不育症给患者家庭、社会都造成很大的压力和危害,为人治病是医生的天职,包括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疾病。她曾分析过6300封不 育症患者的来信,病人的迫切希望让她觉得有责任搞好试管婴儿技术。
事实上,据张教授介绍,试管婴儿技术不能与人工受精混为一谈,这是体外受精。卵子在体外经过培养,精液经过处理,结合成受精卵,然后把形成的胚胎植入子宫内发育。试管婴儿技术属于生殖胚胎学及 生殖医学等。生殖是生命科学里一个重要的核心部分,可以发展到遗传工程。所以北京医科大1984年组织工程研究组,开展试管婴儿研究,张丽珠与同事一次次重复着诱发超排卵、监测卵泡发育、及时取卵、精子获能、体外受精及培植、胚胎移植等实验步骤,直到临床妊娠成功。1998年3月,曾举行过一次活动——许多试管婴儿聚集一起庆祝第一例试管婴儿的10岁生日。看到众多试管婴儿都能健康成长,张丽珠感到很欣慰。

张丽珠主要论著

1 Leslie EP,Chang H.Cytologic test of various body fluids in early Diagnosis of cancer.JAWMA,1948,3:236~239.
2 周羡梅,张丽珠.输卵管结扎术后卵巢功能的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1964,10:349~351.
3 唐素恩,康映渠,张丽珠.子宫颈鳞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与预后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1981,16:45~47.
4 赵梅,张丽珠,马魁榕.大剂量LRH滴鼻抑制排卵初步临床试验观察.北京医学院学报,1985,17:56~57.
5 冯培,张丽珠. Early pregnancy decidu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serum progesterone and l7B-estradiol levels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Chin Med J 1985, 98 : 899~904.
6 张丽珠. Pregnancy following in vitro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and following gamete intmfollopian transfer. Chin Med J 1988, 10 : 303.
7 杨池荪,张丽珠.妊高征胎盘微循环及绒毛组织学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8,68:632~634.
8 杨池荪,张丽珠,Schulman H.正常妊娠和妊高征子宫动脉及脐动脉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中华妇产科杂志,1989,24:261~264.
9 张丽珠,赵文新.Follicular development,oocvte maturity and fertilizationin vitro.Chinese MJ,1990,103:186~191.
10 张丽珠,陈贵安,赵文新,等.Laparotomy ovum pick-up and ultrasonicovum retrieval in an IVF program.Chin Med J 1990,103:851~855

张丽珠相关信息

谈试管婴儿技术与伦理学问题
现在国际范围也都是用阴道B超下一根针取卵,所以这个技术创伤最小的,各处都在推广。如果过去首次做那是开腹,那创伤最大。现在做了一次以后还可以在做,另外基本有时候就给点止疼药,最初张教授他们们做的时候病人都不用麻醉的。张丽珠教授认为,国外做的研究可能比中国要超前一些,比如说亲子库啊、卵子库啊,现在准备最好卵子能够冻存,因为卵子是比较娇嫩的,又怕光,又怕这个PH改变,等等,冷暖它一下就损害了。所以给那卵子冻存啊,有时候会使得卵啊受到一些创伤,等到给它复苏的时候啊,或者染色体变了,或者是……对这个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那么还有发展的就是作为一个生殖模型,我们知道生殖的过程是怎么回事儿,从排卵、卵子质量,一直到胚胎,就是早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这个是我们原来是那个86年呢,国家研究课题的重点项目。所以这个问题还没做完,始终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这个卵子的质量,保存卵子,使得它能够存在库里头,所以随时要可以随时拿。那我们06年做到了一个三冻,那就不容易。这也是一个机遇,正好有这种病人又是冻精又是冻卵,结果还冻胚胎,三冻成功了。在我们国内是第一,在世界范围也是第二。

最近更新艺人资料

张丽珠个人资料

张丽珠经纪人信息

更多艺人

浏览本页PC版:https://www.yanyi8.com/mx/mx/ZhangLiZhu/

欢迎来到演艺圈门户网(演艺吧,演艺圈)   

一、本站致力于提供演艺圈商机的宣传推广(如:新闻,明星经纪,灯光,舞台,演出设备,代言,剪彩,剧本,词典,艺人招聘等)

二、如果要注册会员,管理信息,发布信息等高级功能必须进入电脑版网页

三、如有侵权请发邮件给管理员 erqunnet@foxmail.com

四、免责声明:本站商机信息主要来源于会员发布,不保证信息完全真实可靠,如有商业行为,请自行辨别真假。最好线下交易并签订合同。

本站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全站合作链接(10分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