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舟,原名希曾,男,1923年7月7日生,北京人。未及弱冠,拜京城外科名中医哈锐川门下,习学疮疡四载,为掌握中医丹膏及各种外用药炼熬调配的方法要略打下较深基础。

张作舟个人简介

于1939─1941年入孔伯华老大夫主办的“北京国医学院”本科深造。1941年经北京市卫生局考询及格,取得中医内科医师资格。嗣后,以中医内外科悬壶京城,并加入中医公会。同时,还在名中医汪逢春会长主办的“医学讲习会”第四班学习,从而结识了赵锡武、魏龙骧、王为兰等诸多先辈同道。1945年,他又与先辈同仁赵锡武、于道济、马继兴、石子兴、孟昭威等人自发组织成立了“中国医药学会”,定期相聚在施今墨老大夫诊室,座谈切磋医药学术

及临床经验。1949年初,受“华北国医学院”校友杨医亚、马继兴、马毅青相约,并请于道济诸前辈一起又投身“华北国医学院”,任教学及校务工作。 1951年经过考试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系统学习西医五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中医医院皮外科,并担任皮外科研究组组长。编写了“内外用药手册”;对皮外科常见病、疑难病均作了细致的临床研究观察,先后写出有关治疗银屑病、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丹毒、脉管炎、乳痈、女阴溃疡等病症的文章,相继发表在专科杂志上,同时还提出一些临床用药经验。在此期间,与马连开大夫拜赵炳南老专家门下,主要担任继承总结赵老大夫临床经验的工作,共同编写了“赵炳南老大夫临床心得集”,后医院以此为兰本,编写了《赵炳南临床经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张作舟主要事迹

1970年他调到北京第二医学院任教,并任中医系负责人,被推举为该院第一、二届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此间,进行了“中药十八反”中的乌头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芨的动物实验研究,并写出总结文章。在进行考证过程中又写出“略论中药十八反源流”一文,两篇均发表于专科杂志。
1983年他调入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8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及带研究生、进修生、留学生等培训工作。并撰写了“陈实功与外科正宗”一文发表在《北京中医》杂志上。
在中医皮肤病的临床方面,他力主中医工作者要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把这些宝贵经验,上升成有规律性的学术理论。首先,必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明确诊断,在治疗评价病症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客观指标,还要运用统计学进行归纳处理,这样才能找出有规律性、有重复性的结论。这是中医学术提高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多年的临床教学,逐步摸索到了皮肤病与人整体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有诸内,必形于外”。遵循整体观念理论的指导,临床中应在辨证基础上,首重内治。但皮肤 病形诸外,因此外治法亦占重要地位。他对部分中药软膏剂型的改制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经验,深受科内同志及患者的欢迎。
近年来,和学生们一起写出了“扶正法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异位性皮炎的治疗经验”,“运用理脾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运用清热除湿法治疗皮肤病”,“解毒活血汤治疗银屑病51例”,“论天疱疮”,“中医皮肤科外用药有关软膏的改进刍议”,以及有关湿疹、白癜风、荨麻疹、皮肤淀粉样变的经验总结等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20余篇。有的曾参加国际中医学术会议,或在学术年会大会上宣读。
1991年,他被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为全国名老中医,担任培养学术继承人的工作。 现任中国中西医研究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级医刊》、《北京中医》杂志编委等职。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最近更新艺人资料

张作舟个人资料

张作舟经纪人信息

更多艺人

浏览本页PC版:https://www.yanyi8.com/mx/mx/ZhangZuoZhou

欢迎来到演艺圈门户网(演艺吧,演艺圈)   

一、本站致力于提供演艺圈商机的宣传推广(如:新闻,明星经纪,灯光,舞台,演出设备,代言,剪彩,剧本,词典,艺人招聘等)

二、如果要注册会员,管理信息,发布信息等高级功能必须进入电脑版网页

三、如有侵权请发邮件给管理员 erqunnet@foxmail.com

四、免责声明:本站商机信息主要来源于会员发布,不保证信息完全真实可靠,如有商业行为,请自行辨别真假。最好线下交易并签订合同。

本站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全站合作链接(10分钟更新)